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物自全璧,蒙庄安可齐。
月高松影细,风急雁行低。
谁把丹青入,难将竹帛题。
寒山应笑我,携手隔云泥。
这首诗名为《玄黄不真》,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复杂性的感慨和自我超脱的追求。"万物自全璧",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完整与独特性,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蒙庄安可齐",则引用庄子的思想,强调个体差异和不可同日而语。接下来的两句"月高松影细,风急雁行低",通过描绘月夜松影和雁阵低飞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个体存在的独特体验。
"谁把丹青入,难将竹帛题",诗人感叹自然之美无法完全用艺术形式捕捉,即使是最精湛的绘画也无法准确表达。最后两句"寒山应笑我,携手隔云泥",以寒山为象征,寓言自己与世俗间的距离,仿佛寒山在嘲笑诗人的执着,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脱物外的哲学思想。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举息冥方所,徒称宋地僧。
百年应自掷,一饭若为凭。
风暖斗山鹊,烟消露石棱。
分甘云水共,终日任腾腾。
来拜东山祖,峰高日未央。
遐瞻心已足,右绕兴何长。
啼鸟惊人去,飞花过水香。
西河牙爪在,曾不愧汾阳。
近远何多趣,难将尺寸求。
向来披岳顶,今已遍神州。
水肃苍林晚,寒生玉井秋。
圆蒲冷相对,时与话峰头。
假道针锋上,行藏云水中。
且非心法妙,自是手头通。
前辈多遗偈,灵襟出众工。
明朝何处去,黄叶度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