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
端能上崄绝,故自识津涯。
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
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七)见江亭》。诗人以江水和山峰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远的自然景象。"江水信浩渺"开篇,展现出江面的广阔无垠,"连山巧蔽亏"则描绘了山峦起伏,仿佛巧妙地遮掩了日月的亏缺,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端能上崄绝,故自识津涯",表达了江水的坚韧与智慧,它能够勇往直前,识得渡口所在。
"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两句,通过描绘船只在江面上穿梭,以及白鹭缓慢飞翔的姿态,进一步渲染了江景的宁静与生动。最后,诗人以设问作结:"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引发读者共鸣,让人想象有人在舟中远眺,也被这险峻的山峰所吸引,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共同喜爱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江水的壮丽,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赏的情感。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
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
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
城里最高处,坡陀见一城。
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后明。
风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
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笳十里声。
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