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城里最高处,坡陀见一城。
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后明。
风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二)览辉亭》。诗人站在南京城内的高处览辉亭,描绘了眼前壮丽的景色。他看到群山连绵,仿佛有无尽的故事在其中流淌;长江遥远,静谧无声,增添了宁静的氛围。微风吹过,带来了远处的歌声与乐声;雨后的楼台则显得格外明亮,犹如明珠般闪耀。这里的风光与楚蜀之地相仿,诗人借此美景来抚慰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人生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
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笳十里声。
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
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岧峣枕北墙。
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
凫鹥聚散湖光净,鱼鳖浮沉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筑台临水巧安排,万象轩昂发瘗埋。
南岭崩腾来不尽,北山断续意尤佳。
平时战伐皆荒草,永日登临慰病怀。
更欲留诗题素壁,坐中谁与少陵偕。
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
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
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