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墓

出城得佳山,两峰特奇诡。

一如植躬圭,一峰拱而侍。

我见犹爱之,而况谪仙子。

孤坟在其下,政尔直一死。

谪仙真仙人,出处见诸史。

岂敢傲吾君,辛苦植唐祀。

嗟予侃侃者,尘土正如此。

停车不忍发,载拜颡有泚。

仰止青山高,清风与终始。

孰谓千载人,不在天地里。

形式: 古风

翻译

离开城市找到了好山,两座山峰特别奇特。
一座像树立的玉圭,另一座则像是恭敬地侍奉。
我见到都喜爱不已,更何况被贬谪的仙人。
他的孤坟就在山下,这对他来说只是等死罢了。
这位谪仙确是真正的仙人,他的事迹在史书中有记载。
我怎敢轻视我的君主,他辛勤地维护着大唐的祭祀。
感叹我这样的平庸之人,命运就像这尘土般渺小。
停下车子不愿离去,虔诚地磕头以示敬意。
抬头仰望那高峻的青山,清风始终伴随左右。
谁说千年的古人,不在天地之间呢。

注释

特奇诡:特别奇特怪异。
植躬圭:像竖立的玉圭象征正直。
拱而侍:像侍奉者一样拱手相待。
谪仙子:被贬谪的仙人,指李白。
政尔直一死:等于直接面对死亡。
出处见诸史:事迹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
傲吾君:轻视或不尊重君主。
载拜颡有泚:满面流泪地磕头。
仰止:仰望,表示敬仰。
千载人:千年前的人,指李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佳山,观赏两峰奇景的画面。诗中“一如植躬圭,一峰拱而侍”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山峰的雄伟与神秘。接着,诗人提及谪仙子,传说中的仙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孤坟在其下,政尔直一死”一句透露出一种生者对逝者的哀悼和敬仰。诗人的心情随后转向谪仙的神圣与不朽,以及对辛苦建立祭祀之地的赞美。

最后,“嗟予侃侃者,尘土正如此”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凡俗、短暂生命的感慨。面对壮丽山川和历史遗迹,他停下车马,不忍心离开,只能深深拜礼,心中充满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然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历史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8)

白珽(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 字:廷玉
  • 籍贯:元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48—1328

相关古诗词

蛾眉亭

秦赭凿填石,不受鞭箠考。

零落楚江浒,相峙矗三岛。

穿松得细径,据一陵二小。

奔流浩浩来,五色烂华藻。

至宝地不惜,绝境天所造。

谁言两蛾黛,功夺京兆巧。

终朝对颦蹙,似为今古恼。

然犀矶沉沉,跨鲸月皎皎。

丝纶三千丈,蒙冲百万棹。

天风吹过梦,多忧只空老。

今者吾与子,所惬在幽讨。

供帐莫匆匆,槃觞从草草。

雅琴鼓一再,领此风日好。

临崖发清啸,倚树或颠倒。

礼存玉帛外,纵弛或一道。

兴极不知归,白鸥破晴昊。

形式: 古风

题王大令保母帖

大令书法美少年,玉函金籥随飞烟。

累累一百又五字,岂意近出黄閍砖。

字奇文古两超绝,保母从兹倾众帖。

谁将瓦合嘲玉碎,一片孤衷本相接。

快剑横斫铁山摧,戏龙猛蹴银河攲。

方庭无月天地黑,仰视别有星离离。

浪言贞石志千载,不及永和洼砚在。

白石已仙千里死,千百人中几人爱。

兰亭信美如捕风,贵耳贱目人响从。

三日呕血饥搥胸,叶公画龙惧真龙。

形式: 古风

题斩蛟桥

桓桓周将军,英烈照千祀。

少年知自艾,成人不惜死。

射虎南山下,斫潜北桥底。

腾拿三日夜,洒血四十里。

激波为岳立,挥刃电亦驶。

想当批鳞初,见义不见水。

及其立人朝,矫矫中不倚。

文学既英发,武事复霆起。

歼儿善丑正,甘作忠义鬼。

至今有生气,耿耿耀青史。

苏公百世豪,气味有相似。

泊舟蛟川下,洗石题所以。

平生疾恶意,十有二言里。

丰碑刻祠宇,词翰晋二美。

二美固足珍,吾取不在是。

形式: 古风

题郑子真画四季诗意(其一)

红杏绿杨,永昼野服。柴门散仙,莫道无人。

知处东风,都在吟笺。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