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两山开一径,杳杳入云烟。

仄磴樵人下,危峰野衲禅。

断鸿愁返照,归马识斜川。

井邑干戈后,凋零异昔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山行》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深山之中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两山开一径”,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山路的险峻与狭窄,两座山峰之间仅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安排的一道通道。接着,“杳杳入云烟”一句,将视线引向远方,山路上升腾的雾气与云朵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

“仄磴樵人下,危峰野衲禅”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活动:山路上,樵夫艰难地攀行于陡峭的石阶上;而在高耸的山峰之上,僧侣静坐修行,远离尘嚣。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山林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断鸿愁返照,归马识斜川”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黄昏时分,孤雁在夕阳的余晖中飞行,似乎带着一丝忧愁;而归家的马儿却能辨识出回家的路径,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是对生命本能的一种赞美。

最后,“井邑干戈后,凋零异昔年”两句,将视角拉回人间,点明了战争之后,乡村的凋敝景象与往昔大不相同。这一转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深深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行途中所见之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边贡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御帐坪次王伯安韵

白日天门近,青山御帐空。

亭虚从眺览,树古自登封。

过鸟层云上,鸣泉万壑中。

翠华春不返,惆怅昔人踪。

形式: 五言律诗

题清乐亭

老木隐江亭,幽居对锦城。

榻悬西岭雪,墙度浣溪莺。

地僻人稀到,心閒梦亦清。

穷通身外事,何必问君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重阳后三日登雨花台

一片金陵月,荒台对酒看。

水云霏冉冉,江日隐团团。

雁早那堪听,花迟未可餐。

凭轩望乡国,西北近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与平厓林豸史泛湖北抵华不注山夜从陆归二首(其一)

浮舟出近郭,落日半溪阴。

水阔蒹葭净,山寒烟雾深。

壶觞不尽兴,丝竹有馀音。

独恨黄花少,犹烦隔浦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