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鹦鹉词》由清代诗人翁纪长所作,描绘了鹦鹉湖畔的一番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句“祢衡点笔题鹦鹉,蚁视王侯挝羯鼓”,以祢衡题鹦鹉之事开篇,暗喻诗人虽才华横溢,却如同祢衡般不受重视,犹如小蚂蚁般看待权贵们击打羯鼓的奢华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权贵与平民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
接着,“我亦天涯淡荡人,古来何地无黄祖”两句,诗人自比为天涯漂泊的孤独者,引用黄祖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虽身处天涯,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也多有不得志者,以此宽慰自己的命运。
“鹦鹉湖,鹦鹉楼,沈郎才调尽风流”三句,诗人将目光转向眼前的鹦鹉湖与鹦鹉楼,赞美其风流倜傥,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向往。
“重阳不雨菊花好,况有琼杯消百忧”两句,描绘了重阳佳节时分,虽未下雨,但菊花盛开,美酒相伴,足以消解心中的百般忧愁,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人生一度几盈缺,昔向东吴走西越”两句,诗人回顾一生,感叹人生的起伏不定,曾经东吴西越,足迹遍布,但最终归于平静,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反思。
“读书万卷济何事,满眼干戈羞白发”两句,诗人反思自己多年苦读,却未能有所作为,满眼都是战乱与烽火,白发苍苍,却一事无成,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不甘。
最后,“君不见楼前湖水知我心,起立苍茫望秋月”两句,诗人以湖水自比,认为湖水理解他的心情,他站起身来,面对着苍茫的夜空与秋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