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夜雨

离情先怯向边州,寒叶敲窗更报秋。

几点搅残千里梦,一声滴作两乡愁。

苦缘杨柳沾离席,偏傍梧桐溅小楼。

惟有孤灯照明灭,夜深无语揽重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离别之情在边境州尤为强烈,寒冷的树叶敲击窗户,预告着秋天的到来。
几点星光打乱了千里之外的梦境,一声声雨滴化作两地的忧愁。
痛苦源自杨柳依依,仿佛沾湿了离别的宴席,偏偏又洒落在梧桐小楼上。
只有孤独的灯火忽明忽暗,深夜里无人言语,只能默默拥抱着厚重的皮裘取暖。

注释

离情:离别之情。
边州:边境州。
寒叶:寒冷的树叶。
敲窗:敲击窗户。
秋:秋天。
千里梦:千里之外的梦境。
滴作:化作。
两乡愁:两地的忧愁。
苦缘:痛苦的原因。
杨柳:杨柳。
离席:离别宴席。
梧桐:梧桐树。
溅:洒落。
孤灯:孤独的灯火。
照明灭:忽明忽暗。
无语:无人言语。
重裘:厚重的皮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望的《客中夜雨》,描绘了旅人独处异乡,在秋夜雨声中感受到的深深离愁。首句"离情先怯向边州",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的不安和对未知边疆的畏惧。"寒叶敲窗更报秋",以窗外落叶的声音,渲染出凄凉的秋意,也暗示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境况。

"几点搅残千里梦,一声滴作两乡愁",通过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打断了诗人的梦境,将两地的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倍增愁绪。"苦缘杨柳沾离席,偏傍梧桐溅小楼",借杨柳和梧桐的意象,进一步强化离别之苦,雨滴似乎有意地洒在离别之处,触动着诗人的心弦。

最后两句"惟有孤灯照明灭,夜深无语揽重裘",以孤灯和重裘的细节,刻画出诗人深夜难眠的情景,无声的落泪和紧紧裹住的衣物,都透露出深深的孤独与哀愁。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客居他乡的离愁别绪。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送马太初之越

一去山阴一冉溪,如何还只恁分携。

雨无聊赖人无寐,水又潺湲鸟又啼。

明日不知君上马,中宵谁与共闻鸡。

去时应有兰亭句,为我临池援笔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叶若矶之金陵谒信庵

一片斜阳落渡头,青衫乌帽独登楼。

江流建业三千里,山色淮南数百州。

都督正开羊祜府,谁人得上李膺舟。

此行不为扬州鹤,一字犹堪万户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朱南山开蜀阃

殿上传宣内引官,一封历历奏忠肝。

八千里路先声至,百万都人夹道观。

节度晋公先授钺,淮阴韩信旧登坛。

擎天正要中流柱,莫拟人间蜀道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监丞弟元亨参江陵阃

北虏才闻郭子仪,上流决有退师期。

诸公但酾临江酒,老子祇围别墅棋。

露布夜传诛鞑靼,蜡丸便递破符离。

书生已办平淮表,先寄鹡鸰原上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