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迁居

病暑暑已退,思归未成归。

人事不可期,当受不当违。

客居汝南城,未觉吾庐非。

忽闻鹊反巢,坐使鸠惊飞。

三绕择所安,一枝粗得依。

我来众草生,渐见百卉腓。

天行若循环,物化如发机。

闭目内自观,此理良密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病暑已经消退,思乡之情却未能实现。
世事难预料,应当顺应而非违背。
客居汝南城,并未觉得这里不是我的家。
忽然听到喜鹊返回巢穴,连鸽子也被惊飞。
鸟儿三番选择栖息之处,最终找到一根枝头得以依托。
我来到这里时,杂草丛生,百花渐渐凋零。
自然法则如同轮回,万物变化如同启动的机关。
闭上眼深思,这道理微妙而深藏不露。

注释

病暑:热病暑气。
思归:思念故乡。
人事:世间人事。
期:预料。
汝南城:地名。
吾庐:我的居所。
鹊反巢:喜鹊回巢。
鸠惊飞:鸽子受惊飞走。
三绕:反复挑选。
一枝:一根树枝。
众草生:杂草茂盛。
百卉腓:百花凋零。
天行:自然法则。
循环:周而复始。
物化:万物变化。
发机:启动机关。
闭目:闭眼。
内自观:内心深思。
良密微:微妙深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汝南迁居》。诗中,诗人以季节变化和个人心境为线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病暑暑已退”描绘了暑热消退的场景,暗示着诗人生活中的一个转变。然而,“思归未成归”则流露出他对回归故乡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

“人事不可期,当受不当违”揭示出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态应接受而非违背的态度。接下来,诗人通过“客居汝南城”表达出在异乡的漂泊感,但又自我安慰说并未觉得自己的居所有何不妥。

“忽闻鹊反巢,坐使鸠惊飞”运用鹊鸟归巢的自然现象,寓言自己内心的动荡不安,连带影响到了周围环境。诗人观察到自然界的生物选择栖息之所,感叹自己也需找到心灵的依托。

“三绕择所安,一枝粗得依”形象地描述了寻找安稳生活的艰难过程,而“我来众草生,渐见百卉腓”则描绘了迁居后环境的变化,花草生长,万物凋零,寓意时光流转。

最后两句“天行若循环,物化如发机”以自然法则比喻世事的变迁,暗示人生无常。诗人闭目深思,领悟到世间道理深邃微妙,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苏辙在迁居过程中对生活、人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江上早起

晨兴孤舟上,盥濯夜气清。

整巾未皇坐,双橹轧已鸣。

日出江雾散,江上山从横。

区区茅舍翁,晓出露气腥。

收筒得大鲤,爱惜不忍烹。

持之易斗粟,朝饭厌鱼羹。

萧萧远风起,泛泛野雁惊。

忽过百馀里,山水互变更。

逢舟问所如,彼此不知名。

超超江湖间,殊胜地上行。

旦游市井喧,莫宿无人声。

江上诚足乐,无怪陶朱生。

形式: 古风

江上看山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形式: 古风

句:续辩才诗二句

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形式: 押[阳]韵

江州五咏(其二)浪井

江波浮阵云,岸壁立青铁。

胡为井中泉,涌浪时惊发。

水性本无定,得止自澄澈。

谁为女娲手,补此天地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