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庚辰元夕同陈小云一解

锦街灯,灯市雪。还是消魂时节。罗幌底,绣屏中。

春寒四面风。兰釭灺。春明话。一十二回元夜。

今昔恨,去来时。去年人未知。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鉴赏

这首《更漏子》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情感的流转。

首先,“锦街灯,灯市雪”,开篇以“锦街”和“灯市”两个意象,营造出元宵节灯火辉煌、繁华热闹的景象。而“灯市雪”则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对比,将璀璨的灯火与洁白的雪花并置,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接着,“还是消魂时节”,一句直接点明了元宵节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时刻,可能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是对当前情境的感慨。

“罗幌底,绣屏中。春寒四面风”,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通过“罗幌”和“绣屏”的细节,展现出一种精致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同时,“春寒四面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气候,也可能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某种寒冷或不安。

“兰釭灺。春明话”,“兰釭”指的是点燃的香烛,而“灺”则是燃尽的意思。这里通过“兰釭灺”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而“春明话”则可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或者是对未来希望的憧憬。

最后,“一十二回元夜。今昔恨,去来时。去年人未知”,这几句表达了对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深情回顾,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其中,“一十二回元夜”强调了时间的循环往复,而“今昔恨”和“去来时”则体现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失去的怀念。最后一句“去年人未知”可能暗含了对某个人物的思念,或者是对某种情感状态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元宵节这一特定时刻的多重情感体验,既有对节日盛况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情感洞察力。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更漏子

酒边心,心上事。信杳故园千里。心易醉,酒难醒。

夜阑灯晕生。欣相见。愁相盼。明月今宵恨满。

君镜水,我金梁。梦来谁短长。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芳草渡

朝非雨,暮非云。云如絮,雨如尘。百花时节闭重门。

花有约,春有恨,最愁人。诉春怨。春又半。

袅袅晴丝一线。怜春瘦,为花颦。花一片。飘得断。

是春魂。

形式: 词牌: 芳草渡

好事近.纸鸢

片羽又青云,摇扬半天春色。

莫羡儿童牵引,怕东风无力。

微茫纤绠系虚空,远影定谁识。

偏是绿杨烟外,有流莺窥得。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绛都春.秦敦夫前辈出所藏冒辟疆姬人金玥美人蕉画册索词

风光几信。尽描出雉皋,当年花韵。

自剪翠绡,点笔曾看攲蝉鬓。碧腴乍展痕犹嫩。

似人影、单衫红衬。染香亭上,凭谁递与,画栏芳讯。

吟稳。蕉窗秀句,问名字、尚见金明玉润。

素月半规,小篆盈盈芳心印。螺青写叶春来恨。

认水绘、凄凉眉晕。任教重觅泰淮,旧时艳粉。

形式: 词牌: 绛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