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文官果树

含烟缀玉。傍梵天尺咫,分荫丛绿。

瞥眼花时,垂实离离,衔泥过燕还啄。

登盘风味知何似,且艳说、清华名目。

想堕枝、响脆琴床,未减雨肥梅熟。台畔罗含旧句。

蛎苔带露洗,重咏嘉木。

何代移根,薝卜香中,倘有鹓鸾栖宿。

荣枯都付沧桑感,问掌故、宣南堪读。

好倩他、贝叶余芬,画笔补参金粟。

形式:

鉴赏

这首《疏影·文官果树》是夏孙桐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文官果树的形态与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种植物的独特魅力。

词的开篇“含烟缀玉”,以“含烟”形容文官果树在烟雾缭绕中的朦胧美,以“缀玉”比喻其果实晶莹剔透,形象地描绘出文官果树的外在之美。接着“梵天尺咫,分荫丛绿”则进一步渲染了文官果树生长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佛国净土之中,周围绿树环绕,生机勃勃。

“瞥眼花时,垂实离离,衔泥过燕还啄”几句,生动地描绘了文官果树在花开之时,果实累累,吸引着燕子前来觅食的情景,充满了自然和谐的画面感。登盘风味知何似,且艳说、清华名目”,则是对文官果树果实味道的赞美,同时借“清华名目”表达了对文官果树高雅气质的欣赏。

接下来,“想堕枝、响脆琴床,未减雨肥梅熟”几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想象文官果树落下的果实如同琴弦般清脆悦耳,即使在雨后也如同梅子一般饱满多汁,进一步突出了文官果树的果实之美味。

“台畔罗含旧句,蛎苔带露洗,重咏嘉木”则引用了古代文人罗含的诗句,将文官果树与古代文化相联系,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何代移根,薝卜香中,倘有鹓鸾栖宿”,通过询问文官果树何时移栽,以及是否在薝卜的香气中吸引到鹓鸾(传说中的神鸟),表达了对文官果树独特魅力的赞叹和对其背后故事的好奇。

最后,“荣枯都付沧桑感,问掌故、宣南堪读”,表达了对文官果树经历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了解其背后故事的兴趣。而“好倩他、贝叶余芬,画笔补参金粟”,则是希望借助贝叶(佛教经典)的香气和画笔,来更好地描绘和传承文官果树的故事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文官果树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奭召南八十初度,刊集告成,见赠,赋此为寿

兰锜风流溯。共推君、意园畏友,冰蚕绳武。

磨蝎名场炎凉阅,面目书生似故。

伴寂寞、青门瓜圃。

雅颂熙朝容作殿,剩区区、传恨空中语。

焚笔未,意殊苦。前尘谬托蛩兼駏。

早安排、云烟过了,酱瓿轻付。

且喜私家留别集,老眼亲雠鱼鲁。

笑梦里、河清延伫。

但把一尊为君祝,待编摩、岁月桑榆补。

心史在,铁函固。

形式:

金缕曲.门人张宜仲自江右来,欢焉道故。云:届重游泮水之年,其先德曾膺此典,词以张之

异数承明少。结宸知、席前片语,一麾江表。

那信沧桑成隔世,蠡泽胥疏送老。

便溷迹、渔樵原好。

勉为苍生还再起,爱甘棠、余荫人称道。

旋投绶,乞身早。旧京意外游踪到。

遽相逢、白头师弟,掀髯一笑。

莫问玉堂天上梦,往事已荒秋草。

喜晚节、家风仍绍。

璧水重春真济美,卜传经、伏胜留秦皓。

举尊酒,用相劳。

形式:

玲珑四犯.夏夜听雨,用白石体

玉簟润生,莲檠光掩,凉声惊破残睡。

未秋先送爽,入耳烦歊洗。檐花定知暗坠。

又芭蕉、傍阶敲碎。

坐久添衣,吟阑迟漏,谁解寂寥意。西窗语,归期未。

早长安倦旅,今旧情异。竹山词笔老,更减中年矣。

香沈梦醒凄迷候,念当日、南皮瓜李。

偏不待,金风便、消魂此际。

形式:

应天长.题叶遐庵选词图,用屯田体

江关淹赋笔。正月照梅边,伴客横笛。

一代风花,待付何人评骘。珧窗烟乍寂。

话坛坫、鹭鸥分席。试记取,弦外音传,梦湘瑶瑟。

作者几薪积。问柳思周情,了了心得。

环燕谁憎,兰佩幽芬同袭。诗龛尘境隔。

对淞岸、暮潮如雪。尊畔惜。鲈脍秋怀,目送南翼。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