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秩满至清源道中闻子庠侄磻俱登第又题客邸

道路已三月,山川犹昔年。

绣花红委地,刺水绿平田。

生计付身外,儿曹慰眼前。

愈知贫有味,无梦到愁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山水景色依旧如前。
红色的花朵凋零满地,绿色的稻田在水面平整铺展。
生活的忧虑交付给身外之事,眼前的儿女成为安慰。
我更加明白贫穷也有其乐趣,不再做那些令人忧愁的梦。

注释

道路:路程,道路。
三月:三个月。
山川:山河。
昔年:过去的一年或多年。
绣花:指盛开的花朵。
委地:散落在地。
刺水:形容绿色植物覆盖水面。
平田:平整的农田。
生计:生活所需,谋生。
付:交付,寄托。
儿曹:孩子们。
慰:安慰。
愈知:更加明白。
贫有味:贫穷也有其乐趣。
无梦:不做梦。
愁边:忧愁的边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道路上已是三月时节,山川依旧如往年。诗人通过“绣花红委地,刺水绿平田”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画面,其中“绣花”指的是随风飘落的花瓣,“刺水”则是水边的青草。接下来的“生计付身外,儿曹慰眼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有了一定的安顿,以及对子女成长的喜悦。

最后两句“愈知贫有味,无梦到愁边”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清贫生活有一种超然的领悟和享受,能够在平淡中找到乐趣,不再为世俗的烦恼所扰。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出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情境。

收录诗词(2)

张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往问维摩疾,来探般若心。

本源虽自在,因地亦行深。

洒落溪山色,苍凉竹树阴。

宦途如磨蚁,何日重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题径山怀郎简侍郎

天地一洲渚,北平南攲危。

幽并深以厚,江浙清且奇。

武林颇英秀,川汇仍山卑。

应接殚天巧,类非人力为。

径山最佳处,有岩称玉芝。

居防俗士驾,地乃贤人宜。

郎公留名德,平时为羽仪。

引年归故里,不复衣朝衣。

留侯黄石心,白傅香山期。

结宇名胜外,日与尘事违。

泉石景物状,尽任诸贤诗。

伊予来东藩,滥持使者麾。

平生爱山水,弗惮命驾之。

当候秋风高,远造岩下扉。

浣濯缨上尘,散步松间綦。

未能继高躅,聊用慰所思。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洲围淮口江形狭,亭上石头月色多。

形式: 押[歌]韵

句(其二)

人间独有当时月,山际犹无后世樵。

形式: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