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雨二首(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江水即将漫入屋内,雨势却无止境地下着。
我的小屋如同一叶渔舟,淹没在蒙蒙的水汽和云雾之中。
空荡的厨房里煮着冷菜,破旧的炉灶上燃烧着湿苇子。
哪还知道今天是寒食节,只见乌鸦叼着纸钱飞过。
皇城深邃有九重,亲人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
我也想效仿古人,在困厄中哭泣,但心如死灰,无法再燃起希望。

注释

春江:春天的江水。
欲:即将。
户:屋内。
雨势:雨的势头。
已:停止。
小屋:小房子。
如:如同。
渔舟:小船。
濛濛:迷蒙的样子。
水云里:水汽和云雾中。
空庖:空荡的厨房。
寒菜:冷菜。
破灶:破旧的炉灶。
湿苇:湿苇子。
那知:哪里知道。
寒食:古代节日,禁火吃冷食。
乌衔纸:乌鸦叼着纸钱。
衔:叼着。
君门:皇城。
九重:多层, 深邃。
万里:遥远的地方。
哭途穷:在困境中哭泣。
死灰:心如死灰。
不起:无法再燃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连绵细雨中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家园环境的刻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愁苦之情。开篇“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写出了连绵不断的春雨,如同长河一般要流进家门,给人一种无边界的感觉。接着,“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通过比喻,将小屋形象化为一叶渔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居所在这春雨中仿佛漂浮于水面之上,四周弥漫着水气和云雾。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则描绘了家中的冷清与贫困。空无一物的厨房里,只能煮些寒冷的蔬菜,而破损的灶台上燃烧的是潮湿的苇草,火力不足,反映出诗人生活上的艰难。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中,“那知”表达了对外界不知内情的感慨。诗人通过观察到乌鸦衔着纸张飞翔这一细节,暗示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就像这被风吹得四处飘散的纸片,无法聚集成一体。

最后,“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之墓的思念与哀伤。君门深邃,难以到达,而亲人的坟墓却远在他乡万里之外。在这种情感和现实的双重压迫下,诗人想要放声哭泣,却发现自己的悲痛如同死灰,即便是风也吹不起任何波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的孤独、哀伤与无奈,是一篇充满深情和哲理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徐使君分新火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室,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次韵答元素,并叙

不愁春尽絮随风,但喜丹砂入颊红。

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狄会当同。

蘧蘧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

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蜜酒歌,并叙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形式: 古风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脯青苔,炙青蒲。

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

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

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

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

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