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娘墓

女命在于色,士命在于才。

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尘灰。

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

香魂与腻骨,销散随黄埃。

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

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

无色固无名,丘冢空崔嵬。

唯此真娘墓,客到情徘徊。

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

我非好色者,后人无相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女性的命运在于容貌,男性的命运在于才能。
没有容貌和才能的人,活着就像尘土般微不足道。
虎丘真娘的墓,只是空空的土堆罢了。
她的香魂和白骨,随风消散融入黄土。
为何她能千年传名?
吴越地区的女子,死后常常埋在山间隐蔽处。
没有美貌自然没有名声,坟墓空旷高大。
只有这真娘之墓,游人到来时情感难以平复。
我是爱慕名声的文士,为了你而举杯。
我不是贪恋美色之人,以免后人笑话我。

注释

色:容貌。
士:男性。
无色无才:没有容貌和才能。
尘灰:微不足道。
虎丘真娘墓:历史人物真娘的墓地。
真娘墓:真娘的墓地。
空土堆:空荡荡的墓葬。
香魂:灵魂。
腻骨:白骨。
黄埃:黄土。
何事:为何。
长在:流传。
吴越多妇人:吴越地区的女子。
山隈:山间隐蔽处。
无色固无名:没有美貌就没有名声。
崔嵬:高大。
客到:游人到来。
情徘徊:情感难以平静。
好名士:爱慕名声的文士。
倾一杯:举杯。
非好色者:不是贪恋美色。
相咍:笑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真娘墓》。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相当深刻,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名声与时间流逝的独特见解。

“女命在于色,士命在于才。”开篇便点出了古代社会中性别角色与价值评估的两大标准。女性的价值往往与其外貌(色)挂钩,而男性则是以才能为重。这两句话直接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体价值的看法。

“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尘灰。”这两句则表达了对那些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人生命价值的悲观态度。他们在世间仿佛就像尘土一般,无足轻重。

“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具体的地点——虎丘,并且提到了真娘之墓。这座墓地虽然只是一堆空土,但它所代表的是对逝者的一种纪念和尊崇。

“香魂与腻骨,销散随黄埃。”这里形象地描述了人死后灵魂与肉体的消散,仿佛一切都化作了尘土。这种描写充满了悲凉和无常感。

“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诗人对此产生了深深的疑问:为什么历史上有些名字能够流传千百年,而大多数生命却如同过眼云烟,毫无痕迹?

“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这几句描述了古代吴越地区女性去世后被安葬于山中的习俗。

“无色固无名,丘冢空崔嵬。”对于那些没有外貌之美、也无才能可言的人来说,他们的墓地亦如同其他平凡的土堆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

“唯此真娘墓,客到情徘徊。”然而,真娘的墓地却是例外。即便是过往的旅人,当他们路过这里时,也会产生一份难以名状的情感。

“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诗人自称为爱慕名声之士,在此刻为真娘倾倒一杯酒,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尊敬。

“我非好色者,后人无相咍。”最后,诗人声明自己并非贪恋女色之徒,而是出于对名声的珍视。这样的行为让后人不会有所指摘或是不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真娘墓这一特定场景,探讨了生命、美貌、才能与名声的价值,以及时间流逝对人类的影响。王禹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小小片段。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读汉文纪

西汉十二帝,孝文最称贤。

百金惜人力,露台草芊眠。

千里却骏骨,鸾旗影迁延。

上林慎夫人,衣短无花钿。

细柳周将军,不拜容櫜鞬。

霸业固以盛,帝道或未全。

贾生多谪宦,邓通终铸钱。

谩道膝前席,不如衣后穿。

使我千古下,览之一泫然。

赖有佞倖传,贤哉司马迁。

形式: 古风

唱山歌

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

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

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

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

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

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

用此散楚兵,子房谋计深。

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啄木歌

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

嘴长数寸劲如铁,丁丁乱凿乾枯查。

黄柑红桃多有蠹,受命凤皇须破柱。

何当更与绣衣裳,羽族横飞作持斧。

形式: 古风

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

钜贤如木铎,一振声盖代。

丈人文曲星,谴谪落下界。

辞源发昆崙,意尽若到海。

昔在神德朝,少秀负文彩。

擢第应制举,召试拂华盖。

醉挥拔萃判,一字不复改。

传写遍都下,纸贵无可买。

一命佐著作,芸阁垂缨佩。

歌诗数千首,人口炙与鲙。

志大轻俸钱,痛饮负酒债。

庸蜀既即叙,出命玉津宰。

题柱薄长卿,铭阁笑张载。

锦水清见发,峨嵋绿于黛。

物华曾不负,诗酒聊自待。

旨甘岂择禄,印绶久不解。

陶潜腰任折,莱子衣有彩。

蹉跎历四邑,尘土不可摆。

吾皇在藩邸,闻名四聪骇。

即位未浃旬,独许延英对。

相见恨已晚,欣然契嘉会。

谏官聊假道,紫微遽真拜。

制诰复西汉,碑板揭东岱。

金銮赴夜召,顾问及远大。

白麻几千纸,意出元白外。

荐贤恐不及,诱善曾无怠。

当朝自独步,晚节亦泛爱。

有别乐闻韶,无讥诗自郐。

贱子在广场,知见殊流辈。

进士数且千,驰鹜称俊迈。

人人握灵蛇,许我珠无颣。

超拔冠多士,权贵不得碍。

御前中科第,阁下备寮寀。

讵惟师硕德,常许接佳话。

国朝大手笔,日夕期鼎鼐。

胸中泰山云,舒卷何霮䨴。

言下傅岩雨,蓄缩未霶霈。

吾道遂难行,一旦同得罪。

典午信冗散,贰车更狼狈。

商于甚僻陋,鄜畤近山塞。

共月踰千里,便风无一介。

何当遂乘桴,侍坐浮渤澥。

大笑引淳风,樽前一长噫。

今兹当委顺,自昔无芥虿。

投诗助醉吟,入室生徒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