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

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

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

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桓景登高之事仍然可以追寻,黄色菊花盛开之处,绿色菜田深邃。
为了消除灾难和邪恶,你需要采摘它们,而我则会独自承受寒冷露水和霜冻。
篱笆边的植物早早繁荣又早早凋零,涧边松树却因同样的美德而团结一心。
陶渊明怎会仅仅因为贫穷而居于此,他那东篱下仍有万朵金黄的菊花盛开。

注释

桓景:古代传说中的英雄。
高:高处。
事:事迹。
可:可以。
寻:寻找。
黄花:菊花。
绿畦:绿色的菜地。
深:茂盛。
消灾:消除灾难。
辟恶:避开邪恶。
君:你。
采:采摘。
冷露:寒冷的露水。
寒霜:霜冻。
我自禁:我独自承担。
篱物:篱笆边的植物。
早荣:早早繁荣。
早谢:早早凋零。
涧松:涧边松树。
同德:同样的美德。
同心:团结一心。
陶公:指陶渊明。
岂是:难道只是。
居贫者:贫穷的人。
剩有:剩下有。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的典故,象征隐居生活。
万朵金:形容菊花繁多如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季菊花盛开的景象,融合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首句“桓景登高事可寻”表明诗人登临高处,可以寻访到历史上名人的轨迹,这里可能指的是古时贤人或隐逸之士登高望远的情景。

接着,“黄花开处绿畦深”写出了菊花如金色的繁盛,伴随着绿色菜畦的深邃,显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生命力的旺盛。这里“黄花”指的是菊花,而“绿畦”则是种植蔬菜的田地。

第三句“消灾辟恶君须采”含有道德教化的意味,意在劝诫读者要采撷这份美好,以驱除灾难和邪恶之事。诗人强调了菊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具备象征意义。

“冷露寒霜我自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秋天的清凉,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被外界的寒冷所影响。这一句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展示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坚定的意志。

“篱物早荣还早谢”写的是园中植物或花卉迅速繁盛又迅速凋谢,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里的“篱物”可能特指菊花周围的其他植物。

“涧松同德复同心”则是将溪边的松树比喻为具有相同美德和坚定心志之人,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颂。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寄寓情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陶公岂是居贫者”中的“陶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以隐逸著称。这句表达了对陶渊明清贫自守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陶渊明形象,强调了精神上的独立和纯粹。

最后,“剩有东篱万朵金”则是说在这个充满菊花的园地里,即便是简单的竹篱,也被装点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这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繁盛,更通过“万朵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限赞美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道德教诲和个人情操,是一篇充满哲理与审美意味的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为实随流瑞色新,泛风萦草护游鳞。

密行碧水澄涵月,涩滞轻桡去采蘋。

比物何名腰下剑,无根堪并镜中身。

平湖春渚知何限,拨破闲投独茧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银结条冠子

日下徵良匠,宫中赠阿娇。

瑞莲开二孕,琼缕织千条。

蝉翼轻轻结,花纹细细挑。

舞时红袖举,纤影透龙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鸿

行如兄弟影连空,春去秋来燕不同。

紫塞别当秋露白,碧山飞入暮霞红。

宣王德美周诗内,苏武书传汉苑中。

况解衔芦避弓箭,一声归唳楚天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