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城郭悲笳暮,村墟过翼稀。
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暗树依岩落,明河绕塞微。
斗斜人更望,月细鹊休飞。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之景的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全诗通过对夜晚边关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荒凉景况和人民苦难深切感受。
"城郭悲笳暮,村墟过翼稀。" 这两句以城郭与村墟为背景,通过“悲笳”这一词语传递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强调了战争给边塞带来的荒废和孤寂。
"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这两句则直接指出了战事连绵不绝,士兵们在长时间的征战之后,在深夜中收拢军资返回营地的情景,暗示战争的漫长和劳累。
"暗树依岩落,明河绕塞微。" 这两句描绘了边关自然环境的荒凉与美丽并存,其中“暗树”、“明河”都给人以静谧而又深邃的感觉,而“依岩落”和“绕塞微”则增添了一种柔和之意,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
"斗斜人更望,月细鹊休飞。" 最后两句通过“斗斜”指示夜深,“人更望”表达了边关士兵们的无尽思念,而“月细鹊休飞”则是对夜晚景象的一种描绘,也暗示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长久不安和焦虑。
整首诗通过对夜色中边塞景象的刻画,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历史感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展示了杜甫在表现边塞生活和军事氛围方面的高超艺术造诣。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
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城暗更筹急,楼高雨雪微。
稍通绡幕霁,远带玉绳稀。
门鹊晨光起,墙乌宿处飞。
寒江流甚细,有意待人归。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
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
所过频问讯,到日自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