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其七)

晡时申,衙鼓鼕鼕妙意新。

括地该天人不会,如飘野马入迷津。

不取相,勿疏亲,露体堂堂绝翳尘。

屠儿一念无诸业,龙女逡巡作佛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傍晚申时鼓声悠扬,意境新颖独特。
广阔天地包容万物,人心难以揣测,如同狂野之马陷入迷津。
不执着于外相,不疏远亲人,坦诚相见,远离尘世纷扰。
屠夫一念之间放下杀业,龙女迟疑后竟成佛身。

注释

晡时:申时,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三点到五点。
鼕鼕:形容鼓声深沉有力。
括地该天:形容天地广大无边。
野马:比喻无法控制的心念。
迷津:迷失的道路或困境。
不取相:不执着于事物的表象。
勿疏亲:不要疏远亲近的人。
绝翳尘:摆脱尘世的遮蔽。
屠儿:屠夫。
诸业:各种业障或行为。
龙女:佛教故事中的角色,常象征智慧或转变。
作佛身:成为佛的形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十二时歌》第七首,以晡时(下午三至五时)为背景,描绘了佛教中的禅意和修行境界。"晡时申,衙鼓鼕鼕妙意新",通过傍晚时分衙门的鼓声,引入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禅境。"括地该天人不会,如飘野马入迷津",形象地比喻人们在广阔的天地间迷失,如同不受羁绊的心灵在世俗中游荡。

"不取相,勿疏亲",强调修行者应摒弃对事物的执着,保持亲近自然与人的态度,去除尘世的遮蔽。"露体堂堂绝翳尘",进一步表达了坦诚相见、直面自我的修行之道,使心灵纯净如露,远离尘埃。

最后两句"屠儿一念无诸业,龙女逡巡作佛身",以屠夫放下杀业和龙女顿悟成佛的故事为例,说明即使是凡夫俗子,只要有一念清净,也能瞬间转化,达到佛的境界。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的修行智慧。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万载县桥疏

万载洪机一发,直得耳聋眼瞎。

放身通济仁心,度尽微尘佛刹。

劝英贤,须特达,百亿龙天齐鉴察。

大开宝藏施珠珍,个里无私一毫发。

形式: 古风

三昧诸颂(其十一)

独脚老虎,暗时暗杀人。

不识是眼睛,与君无著力,溪云罩古城。

形式: 偈颂

三昧诸颂(其八)

大虚涂毒鼓,有病闻皆愈。

无病闻皆死,死了却苏来,谁会辜负你。

形式: 偈颂

三昧诸颂(其九)

无底琉璃井,忽尔堕其中。

胜修万劫功,跳出跳不出,瘖哑又盲聋。

形式: 偈颂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