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其十二)

吉人语何少,凶人语何多。

多言亦反覆,简默终无他。

可磨白圭玷,言玷不可磨。

有口号谈天,有辨誇县河。

心原一巳放,触物生偏颇。

悠悠百年内,荣辱当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勉学诗(其十二)》。诗中通过对比吉人与凶人的言语特点,探讨了言辞与行为的关系,以及在人生百年的漫长旅途中,荣辱得失的不确定性。

首句“吉人语何少,凶人语何多”开篇即点出吉人与凶人在言语上的差异,吉人言语不多,而凶人则滔滔不绝。接着,“多言亦反覆,简默终无他”进一步阐述,多言之人往往言行不一,而沉默寡言的人则始终如一,没有变化。

“可磨白圭玷,言玷不可磨”这一句,以白圭上的污点为喻,说明了言语一旦犯错,如同污点难以彻底清除,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与影响。

接下来,“有口号谈天,有辨夸县河”描绘了两种极端的言辞方式,一种是夸大其词、空洞无物的口号式言论,另一种则是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辩论。这反映了在表达思想时,应避免空洞与自负。

“心原一巳放,触物生偏颇”指出内心应保持纯粹与公正,但面对外界事物时,往往容易产生偏见与偏颇,提醒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要保持客观与理性。

最后,“悠悠百年内,荣辱当如何”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荣辱无常的感慨,提醒人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应珍惜当下,审慎对待自己的言行,以期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深刻地探讨了言语与行为、内心与外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如何保持自我、追求智慧与道德的真谛。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勉学诗(其十四)

五行各异气,万物无全材。

声当配匏竹,味即调盐梅。

何器不适用,有根当复培。

山中多松柏,城中多第宅。

孟尝千金裘,一狐难取白。

形式: 古风

勉学诗(其十九)

布帛文被体,粟菽味充饥。

常人未识察,往往争好奇。

贪奇不愿宝,刻成无当卮。

大钧播万类,琐细各有宜。

得时易长养,失叙徒施为。哀哉杨朱泪,滴向他路?。

正途亦甚坦,舍此将安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勉学诗(其二十)

蜘蛛解布网,蛣蜣能转圜。

万物各有役,何人得安然。

周公贵为相,仰思夜不眠。

仲尼大圣人,易书三绝编。

孰谓我有耳,不闻古所传。

一闻敢自堕,勇志如奔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勉学诗(其二十一)

好龙非真龙,藻绘等儿戏。

惧虎思虎伤,声容凛然异。

六经岂虚文,中有无尽意。

一从河出图,光景不可閟。

皎皎如日星,悠悠在天地。

青编积几阁,翻阅何容易。

曾参之一唯,已往难再值。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