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彦声归苕溪(其二)

相逢华发两星星,旧事邯郸一梦惊。

舌底雌黄谙世味,眼中青白见交情。

馀杯更觅论文具,好树休啼唤客声。

后夜扁舟苕霅路,半轮寒月一溪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送王彦声归苕溪(其二)》,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怀旧之感的送别诗。下面对诗中的意境进行鉴赏:

“相逢华发两星星,旧事邯郸一梦惊。” 开篇就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偶遇,他们头上的花白如星辰,共同的往事宛如梦中惊鸿。这里借用历史上著名的邯郸之恋,比喻两人间的情谊深厚。

“舌底雌黄谙世味,眼中青白见交情。” 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了解和对世事的洞察力。通过口中的酒色和眼中的神采,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品性与心迹,以及他对朋友的情分。

“馀杯更觅论文具,好树休啼唤客声。” 诗人提议再次举杯畅饮,同时也希望友人不要急于启程,而是留下细细品味那份难得的相聚时光。这里的“好树”指的是良好的居所或环境,而“唤客声”则是在呼唤着远方的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之情。

“后夜扁舟苕霅路,半轮寒月一溪横。” 诗人描述了深夜时分,朋友即将踏上归途的情景。"扁舟"是平底的小船,常用来比喻简单的渡船;"苕霅路"则指通往苕溪的道路。在清冷的月光下,那条小溪横亘在前方,如同一幅静谧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送王彦声归苕溪(其一)

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无地转如蓬。

诗亲东野穷尤壮,赋拟相如老更工。

雕鹗不飞行奋迅,璠玙未献要磨砻。

会须自要唐衢荐,谁与吹嘘借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仲宗之建安

老翁更事几河沙,苦爱溪头管物华。

种竹成林心未足,买船载月思无涯。

黄莺唤友非多事,白鹭窥鱼更可嗟。

念子蓝舁晚山里,可能来共拾馀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似表弟还乡

话别几年一月留,离歌还起楚江楼。

往来笑子蚁旋磨,得失顾予鱼中钩。

雍齿且侯真戏事,冯唐已老盍归休。

凭君为扫筠庄榻,要着南来新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其二)

雪涛一苇意雄誇,惯与滩头雁聚沙。

年后腊前梅唤客,山南水北竹为家。

蓬蒿影里开三径,笳鼓声中听两衙。

去住了无忻厌赏,暮年心迹晚林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