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乌夜啼》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开篇“南浦依然柳色,西园犹剩莺声”,以南浦的柳色和西园的莺鸣,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略显寂寥的氛围。柳色依旧,莺声犹在,却给人以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接着,“无聊独向阑干倚,徙倚送云行”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倚靠栏杆,目送云朵飘逝,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是情感的消散,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树影长留夕照,镜花不似春情”则将画面转向静默的傍晚,夕阳下的树影与镜中虚幻的花朵形成对比,暗示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
最后,“断肠时候难重省,忽■暗愁生”表达了难以言喻的痛苦与哀愁,仿佛心灵深处的创伤无法复原,而这种愁绪在不经意间悄然滋生,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