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乌夜啼》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句“人事何如昔日,月明犹似当时”,诗人以对比手法开篇,将今昔人事与月光进行对照,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与人事的变迁。月光依旧明亮,但人事却已不同往昔,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思考。
接着,“韶华本是无情物,过去不堪思”一句,直接点明了韶华(青春、美好时光)的无情,它不因人的思念而停留,反而让人在回忆中感到痛苦与无奈。这里,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一瞬漫教重忆,半生忽自凄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短暂。即使是一瞬间的记忆,也足以引发对过去的深深怀念;而半生的岁月,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留下了无尽的哀愁与悲伤。
最后,“鹿蛸拂落还萦网,休问几千丝”以鹿蛸(一种海藻)的形象比喻人生的烦恼与困扰,它们看似被拂落,却又缠绕回原处,象征着人生中的烦恼总是难以彻底摆脱。同时,诗人以“休问几千丝”结束全诗,表达了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无奈与释然,暗示了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人们只能选择接受与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韶华、记忆、烦恼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活复杂情感的细腻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