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啼猿送客

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

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

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

悽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远离万里的巴江之外,月光下的峡谷里回响着三声悠长的声音。
这条路起于何年,引得多少过客为此景湿润了衣襟。
峭壁裂开,倒映出斑驳的影子,溪流的泉水似乎也在为这景象哀鸣。
离别之后的凄凉心境,听到这些声音更是让人伤心欲绝。

注释

万里巴江:指遥远的巴江地区,万里形容其极其遥远。
三声:指三次声音,可能指自然声响如猿啼等,营造深远的意境。
月峡:月光照耀下的峡谷,增添了一份清冷与幽深。
何年:哪一年,表示时间久远,对道路历史的追溯。
此路:特指穿越峡谷的这条道路。
几客:多少旅客,指经过这里的行人。
沾襟:泪水打湿衣襟,形容感动或悲伤至极。
断壁:断裂的崖壁,形容地势险峻。
垂影:崖壁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描绘出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景色。
流泉:流动的泉水,自然界的清泉。
苦吟:深沉的吟咏,这里指泉水流动的声音仿佛在哀叹。
悽凉:凄凉,形容心情悲凉孤独。
离别后:分别之后,强调心境因离别而更加敏感脆弱。
更伤心:更加感到伤心,表达了加深的悲伤情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万里巴江外"一句,便设定了一个辽阔而又遥远的送别场景,巴江之外,是一片未知与寂寞。紧接着的"三声月峡深"则通过听觉的描绘,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壮丽。

"何年有此路"表露出诗人对这条送别之路的一种无奈与疑问,是在哪一个春秋,这条路才被踏出?而"几客共沾襟"则透露出一场盛大的离别,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行者,一起承担这份离愁。

接下来的两句"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断续的山壁投射出斑驳的影子,而潺潺的溪水声,如同诗人哀伤的心声一般。

最后两句"悽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离别之后,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而当再次听到这溪流的声音,那份伤心便更加深重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场别离之中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赋得谢墅送王长史

世业西山墅,移家长我身。

萧疏遗树老,寂寞废田春。

车巷伤前辙,篱沟忆旧邻。

何堪再过日,更送北归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

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

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青春留鬓发,白日向云烟。

远别赍遗简,囊中有几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

隔暑蘋洲近,迎凉欲泛舟。

荣从宪府至,喜会夕郎游。

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

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

已爱治书诗句逸,更闻从事酒名新。

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蘤雷飞洒幅巾。

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