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的《送唐曙台》。诗中充满了对朋友分别的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首句“我昔未知学,而子为我悲”,诗人回忆起过去自己尚未涉猎学问之时,朋友唐曙台曾为他感到忧虑和悲伤。这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彼此成长的关注。
接着,“今我稍有知,而子为我疑”转而描述了现在,诗人已经有所学识,但唐曙台却开始对他有所疑惑。这种疑惑可能是因为担心诗人是否能坚持学习,或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此悲与此疑,何虑更何思”,诗人反思这些情感,认为不必过度忧虑或思考,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留黄金台,子还南海湄”,诗人与唐曙台分别,一个留在繁华之地,另一个返回宁静的海边。这里运用了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地方,而南海湄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
“初谓展燕婉,中更成乖离”,起初两人相处融洽,如同燕子般亲密,但后来却因各种原因产生了分歧和分离。
“矫矫双龙剑,会合自有时”,诗人以双龙剑比喻两人之间的友谊,虽然暂时分开,但相信总有一天会再次相聚。
“何以酬子心,别后时相思”,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虽然分别在即,但会时刻思念对方,寻找方式来回应这份深情。
“愿言各努力,亿载以为期”,最后,诗人与唐曙台约定,各自努力前行,希望能在遥远的未来再次相遇。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