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曙台

我昔未知学,而子为我悲。

今我稍有知,而子为我疑。

此悲与此疑,何虑更何思。

我留黄金台,子还南海湄。

初谓展燕婉,中更成乖离。

矫矫双龙剑,会合自有时。

何以酬子心,别后时相思。

愿言各努力,亿载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的《送唐曙台》。诗中充满了对朋友分别的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首句“我昔未知学,而子为我悲”,诗人回忆起过去自己尚未涉猎学问之时,朋友唐曙台曾为他感到忧虑和悲伤。这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彼此成长的关注。

接着,“今我稍有知,而子为我疑”转而描述了现在,诗人已经有所学识,但唐曙台却开始对他有所疑惑。这种疑惑可能是因为担心诗人是否能坚持学习,或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此悲与此疑,何虑更何思”,诗人反思这些情感,认为不必过度忧虑或思考,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留黄金台,子还南海湄”,诗人与唐曙台分别,一个留在繁华之地,另一个返回宁静的海边。这里运用了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地方,而南海湄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

“初谓展燕婉,中更成乖离”,起初两人相处融洽,如同燕子般亲密,但后来却因各种原因产生了分歧和分离。

“矫矫双龙剑,会合自有时”,诗人以双龙剑比喻两人之间的友谊,虽然暂时分开,但相信总有一天会再次相聚。

“何以酬子心,别后时相思”,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虽然分别在即,但会时刻思念对方,寻找方式来回应这份深情。

“愿言各努力,亿载以为期”,最后,诗人与唐曙台约定,各自努力前行,希望能在遥远的未来再次相遇。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顾泾阳

丹穴双鹓翔,鸣声何其寥。

侧耳更结心,可望不可招。

叹此灵瑞德,固当应虞韶。

宣尼岂复嗟,吾道重光昭。

时振千仞端,万羽同逍遥。

至德谅不孤,何当共扶摇。

为君采竹实,飞飞不辞劳。

临岐多苦调,相勖以神交。

形式: 古风

到任谒庙

忝窃玉堂署,抠趋谒宣圣。

精诚俨如在,稽首承面命。

吾道存六经,一字是把柄。

渊渊复浩浩,终古难究竟。

失之万里途,得之咫尺顷。

恍惚若有觉,肃穆中自竞。

我亦一丈夫,负荷岂不胜。

永矢愿学心,陟降游帝境。

宇宙同得一,于以了吾性。

形式: 古风

送友之建昌

邂逅东山上,别来仅瞬息。

顾我双发班,看子头尽白。

焉知沧海外,桑田几变易。

感叹谁能平,闻道庶不惑。

子今造麻姑,端详问消息。

鸣鹿得野蘋,呼朋与共食。

得诀子勿忘,再晤相与悉。

形式: 古风

送李南镇丞南雄

嬴氏不师古,十月为岁首。

颠倒每如兹,吾道复何有。

本末谁能陈,榛芜亦已久。

先达良殷勤,众星仰枢纽。

明明惟我祖,道与羲皇偶。

造士二百年,稽古庶不谬。

子今领青衿,勉矣弘薪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