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渡江春尽冬初去,风雪寒山独闭门。
羡杀乌衣众年少,梅花时节又开樽。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的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以“渡江春尽冬初去”开篇,巧妙地将季节的更替与人物的情感相融合,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接着,“风雪寒山独闭门”一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不失坚韧的氛围,仿佛在述说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坚持。
“羡杀乌衣众年少”则表达了对青春活力的向往与羡慕,乌衣指的是古代贵族或文人聚集之地,此处借指年轻有为的人群。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的赞美,也暗含着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
最后,“梅花时节又开樽”以梅花盛开的景象结束全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生活美好时刻的珍惜。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再次呼应了开头的季节转换,寓意着即使在严冬之后,春天与希望总会到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不详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秋容自老君方少,昕夕披寻岁月长。
不识五车书就日,却须林叶几番黄。
樱笋成时燕入堂,当轩阴重草初长。
共扶白发三千丈,来看金钗十二行。
滟座玉船倾若下,指涂蒲席向吴阊。
明朝萍迹都成忆,耳识仍增记绕梁。
兰亭众会独伤怀,先墓归诚誓更哀。
显授何尝较怀祖,扶生或竟逊方回。
峨眉汶领终难至,青李来禽尚可栽。
我亦年今垂耳顺,千秋思若坐中来。
秋馆虫吟出草根,倚窗尘榻一镫昏。
潇潇半夜龙江雨,知有寒潮又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