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边使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

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

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穿越了多少重关河,边疆的景色映入眼帘。
在灞水边刚作别,战场又迎来寒冬。
曙光中雕鸟环绕着大旗回旋,夜晚的雪花掩盖了前方山峰。
汉使拥有深远的计谋,必须让远方的国家顺从。

注释

关河:河流和山脉,指边防要道。
边色:边境的景色。
离容:离别的面容或景象。
灞水:古代长安附近的河流,常用于送别之地。
沙场:战场。
入冬:进入冬季。
曙雕:清晨的猛禽,如雕鸟。
大旆:大旗。
夕雪:傍晚的雪。
前峰:前方的山峰。
汉使:汉朝的使者,这里可能象征强大的外交力量。
长策:长远的策略。
远国:远方的国家。
从:顺从,听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使即将启程前往边疆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远行者安全到达目的地的祝愿。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 这两句诗设置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怀,通过反复的山川关隘和边塞的荒凉景象,展现了送别者的不舍之情。

"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 灞水作为别离的地标,再次强调了告别的氛围,同时“沙场又入冬”则增加了一种时间紧迫和环境恶劣的情景,为送别增添了一份担忧。

"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这两句诗通过对日出日落以及雪花覆盖山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萧瑟和行者将面临的艰难环境。

"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 最后两句则转向实际的外交任务和对汉使的期望,表达了对汉使能够完成使命、顺利返回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既表现了作者送别之情,又不失为边塞生活及远行者所面临困难的一种写实。

收录诗词(29)

郑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李式

潇湘路杳然,清兴起秋前。

去寺多随磬,看山半在船。

绿云天外鹤,红树雨中蝉。

莫使游华顶,逍遥更过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灵溪李侍郎

貂裘离阙下,初佐汉元勋。

河偃流澌叠,沙晴远树分。

牛羊下暮霭,鼓角调寒云。

中夕萧关宿,边声不可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姚郎中罢郡游越

逍遥方罢郡,高兴接东瓯。

几处行杉径,何时宿石楼。

湘声穿古窦,华影在空舟。

惆怅云门路,无因得从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省空上人归南岳

又归衡岳寺,旧院树冥冥。

坐石逢寒衲,寻龛补坏经。

峤云笼曙磬,潭草落秋萍。

谁伴高窗宿,禅衣挂桂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