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

缘情生众累,晚悟依道流。

诸境一已寂,了将身世浮。

闲居澹无味,忽复四时周。

靡靡芳草积,稍稍新篁抽。

即此抱馀素,块然诚寡俦。

自适一忻意,愧蒙君子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情感牵绊让人疲倦,晚年才领悟遵循道法生活。
一切外在环境变得寂静,明白人生如浮萍般无常。
闲居的生活平淡无趣,转眼又是一年过去。
茂盛的香草渐渐积累,嫩绿的竹笋悄然生长。
就这样怀抱着朴素的情怀,孤独而真实。
自我适应这样的生活感到欣慰,却愧对君子的担忧。

注释

缘情:因情感而产生的牵挂。
众累:众多的烦恼或牵绊。
晚悟:晚年醒悟。
依道流:遵循道家思想生活。
诸境:所有的环境或情境。
一已寂:一切都已平静。
了将:明白,了解。
身世浮: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闲居:悠闲地居住,不问世事。
澹无味:淡而无味,形容生活单调。
忽复:忽然又。
四时周:一年四季的更替。
靡靡: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芳草:芳香的草。
积:积累,茂盛。
稍稍:渐渐。
新篁:嫩竹。
抽:生长。
抱馀素:保持朴素的生活态度。
块然:孤独的样子。
诚寡俦:确实很少有同伴。
自适:自我满足,自我适应。
一忻意:有一点点快乐的心情。
愧蒙:愧对,承受。
君子忧:君子的关心或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理。开篇"缘情生众累,晚悟依道流"表明了诗人曾经因为情感的牵挂而感到烦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领悟到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最终学会了顺应自然法则的智慧。

接着"诸境一已寂,了将身世浮"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超然态度,以及他对于个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感慨。这里的"诸境"指的是各种环境和境遇,而"一已寂"则意味着这些都已经平静无声,失去了原来让人牵挂的魅力。

随后的"闲居澹无味,忽复四时周"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在安逸的居所中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但这些都无法带给他任何真正的快乐或满足感。这里的"闲居"和"澹无味"描绘了一种平淡且缺乏兴趣的情境。

诗人接着描述自然界的景象:"靡靡芳草积,稍稍新篁抽"。这些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里不仅是对春天到来的描写,也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的再次萌芽。

然后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即此抱馀素,块然诚寡俦"。他在这静谧无为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如同抱着一团洁白的丝绸一般纯净且安详。这里的"馀素"可以理解为诗人心灵深处的一份清澈和宁静。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或知己的思念之情:"自适一忻意,愧蒙君子忧"。他在这平淡而自得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欢愉,但同时也感到些许愧疚,因为他知道远方的友人可能还在为他的安危担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从纷扰复杂的情绪中逐渐超脱、寻找内心平静和智慧的过程。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荅崔都水

亭亭心中人,迢迢居秦关。

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

忆在沣郊时,携手望秋山。

久嫌官府劳,初喜罢秩闲。

终年不事业,寝食长慵顽。

不知为时来,名籍挂郎间。

摄衣辞田里,华簪耀颓颜。

卜居又依仁,日夕正追攀。

牧人本无术,命至苟复迁。

离念积岁序,归途眇山川。

郡斋有佳月,园林含清泉。

同心不在宴,樽酒徒盈前。

览君陈迹游,词意俱悽妍。

忽忽已终日,将詶不能宣。

氓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

责逋甘首免,岁晏当归田。

勿厌守穷辙,慎为名所牵。

形式: 古风

荅裴丞说归京所献

执事颇勤久,行去亦伤乖。

家贫无僮仆,吏卒升寝斋。

衣服藏内箧,药草曝前阶。

谁复知次第,濩落且安排。

还期在岁晏,何以慰吾怀。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贵游行

汉帝外家子,恩泽少封侯。

垂杨拂白马,晓日上青楼。

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

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浮。

良时无还景,促节为我讴。

忽闻艳阳曲,四坐亦已柔。

宾友仰称叹,一生何所求。

平明击钟食,入夜乐未休。

风雨愆岁候,兵戎横九州。

焉知坐上客,草草心所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中弟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

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

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

同来不同去,沈忧宁复消。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