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
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
自此栖禅者,因师满蜀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名为《送僧鸾归蜀宁亲》。从内容来看,诗人是在送别一位前往蜀地(今四川地区)的僧侣,并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情谊和期望。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这两句表明僧侣不仅在佛法上有所修为,而且还擅长世间的诗书之学,甚至受到皇帝的赏识,被视为懂得音乐与文学的知音。这既赞扬了僧侣的多才多艺,也隐含着对其高洁品格的肯定。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这里则是描绘送别时的情景。夏宫可能指的是一处避暑的地方,而钟则象征着和谐与安静的氛围。宁亲剑阁深,则是说僧侣将要前往蜀地的剑门关,那里的山深而险峻,环境幽深。
“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诗人赞扬僧侣在佛法上的崇高声誉已经传遍了西方诸国,同时也提到了僧侣将要前往的蜀地,那里的东林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寺庙或静修之所。
“自此栖禅者, 因师满蜀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侣未来的祝愿,希望他在蜀地能够继续他的禅修生活,并且因着师承而在那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足迹。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学识、品行和未来生涯的赞美,以及对送别时刻温馨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情谊深厚。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和精神追求的映射,体现了唐代文人与佛教徒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不详
山川心地内,一念即千重。
老别关中寺,禅归海外峰。
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几夜波涛息,先闻本国钟。
孤城临远水,千里见寒山。
白雪无人唱,沧洲尽日闲。
鸟归残烧外,帆出断云间。
此地秋风起,应随计吏还。
曹溪松下路,猿鸟重相亲。
四海求玄理,千峰绕定身。
异花天上堕,灵草雪中春。
自惜经行处,焚香礼旧真。
日暖泗滨西,无穷岸草齐。
薄烟衰草树,微月迥城鸡。
水近沧浪急,山随绿野低。
羞将旧名姓,还向旧游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