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名为《遗山论诗又有南北之见复作此正之》。诗中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地域风格差异,以及不同文风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首句“邺下曹刘气不驯”,以三国时期的曹植和刘桢为例,指出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的独特个性与不羁之气,暗示了北方文人在文学上的独立精神和豪放气质。
次句“江东诸谢擅清新”,转向南方,提到东晋时期的谢灵运、谢朓等文人,他们擅长于描绘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色,体现了南方文人在文学上的细腻与雅致。
接下来,“风云变后兼儿女”,在描述了南北文风的特色之后,诗人进一步指出,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南北文风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与融合。这里的“风云变”可能暗指历史变迁或文学潮流的变化,强调了文学创作中情感与个性的重要性。
最后,“温李原来是北人”,将温庭筠和李商隐两位唐代诗人作为例子,表明即使在南方文风盛行的时代,北方文人的影响力依然存在。温庭筠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虽有其独特之处,但同样深受北方文风的影响,体现了文学创作中地域与个人风格的复杂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北文风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展现了文学创作中地域风格与个人风格的辩证关系,以及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