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钤

扬雄老病久思归,家在成都更向西。

邂逅王孙驰驿骑,丁宁父老问耕犁。

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

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年迈的扬雄长久渴望回家,他的家在成都更往西边。
偶然遇见贵族青年,他急忙骑马前往,关心地询问乡亲们农事耕犁。
无论走到禅房何处,都能寻得快乐,你家墙壁上还有旧时的题诗。
德行深厚的人无需担忧三代传承,如今时局太平,百姓齐心协力。

注释

扬雄:汉代学者,此处指诗人自己。
成都:地名,诗人的故乡。
王孙:贵族青年或尊称他人。
驰驿骑:疾驰驿站的马匹,形容行动迅速。
禅房:僧人修行的居所。
壁像:墙壁上的绘画或题字。
德厚:品德高尚。
三世将:连续三代有德行的人。
时平:社会安定。
万夫齐:众人团结一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友人高士敦赴成都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成都风土的怀念。首句“扬雄老病久思归”借扬雄之名,寓言高士敦年老多病,渴望回归故乡成都;“家在成都更向西”进一步描绘了成都的位置,显出对家乡的深情。

“邂逅王孙驰驿骑”中的“王孙”是对高士敦的尊称,意味着他将乘坐驿站快马前往成都,暗示旅程的急切与重要性。“丁宁父老问耕犁”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高士敦能关心民间疾苦,询问农事,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

“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描绘了成都的禅寺文化,暗示友人可以在闲暇时欣赏艺术,体验宁静的生活。“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则是对高士敦品德的赞美,祝愿他在成都不仅能以德服人,还能引领当地百姓和睦相处,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社会图景。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成都风土人情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治世理想的期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高安罗令审礼

一邑忧劳水旱中,牛刀闲暇似无功。

政成仍喜新蚕熟,归去还将旧橐空。

清白久闻誇父老,沉埋谁为诉诸公。

谪居长恨交游少,怅望肩舆又欲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梁交供知莫州

猛士当令守四方,中原诸将近相望。

一樽度日空閒暇,千骑临边自激昂。

谈笑定先降虏使,诗书仍得靖戎行。

君看宿将何承矩,安用摧锋百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还家綵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

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

往来观惠术,蟠错试馀锋。

文字从堆案,樽罍强解容。

金山只隔水,时复听晨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