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郑协律山亭

朝英退食回,追兴洛城隈。

山瞻二室近,水自陆浑来。

小径藤间入,高窗竹上开。

砌花连菡萏,溪柳覆莓苔。

舞席归云断,歌筵薄景催。

可怜郊野际,长有故人杯。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早晨的英杰餐后归来,在洛水之畔激发情怀。
远望两座山峰仿佛很近,流水源自陆浑悠悠而来。
沿着细小的藤蔓小路走入,高高的窗户在竹林上方敞开。
台阶上的花朵连接着荷花,溪边的柳树覆盖着莓苔。
舞蹈的场地被归来的云朵隔断,歌宴也被傍晚的余晖催促结束。
多么令人怜爱的郊外景色,总有老朋友的酒杯相伴。

注释

朝英:早晨的英杰,指有才华的人。
退食:餐后,古代官吏下班回家吃饭称为退食。
洛城隈:洛水之畔的弯曲处,洛城即洛阳,隈指水岸弯曲的地方。
二室:指嵩山的太室、少室二山。
陆浑:地名,位于今河南嵩县东北,此指陆浑水。
小径:狭窄的小路。
藤间:藤蔓缠绕之间。
高窗:高处的窗户。
竹上开:窗户开在竹林之上。
砌花:台阶旁的花。
菡萏:荷花的别称。
溪柳:溪边的柳树。
莓苔:一种低矮的绿色植物,常生于阴湿之地。
舞席:跳舞的场地。
归云:傍晚返回的云彩,喻指天色已晚。
歌筵:歌宴。
薄景:傍晚的阳光,景同‘影’,此处指日光。
可怜:可爱,令人喜爱。
郊野际:郊外的景色。
故人杯:与老朋友共饮的酒杯,象征友情的持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聚会的怀念。

“朝英退食回,追兴洛城隈。”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朝英可能指的是早晨的花卉,或是某种特定的植物,而“退食”则意味着诗人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是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滋养。

“山瞻二室近,水自陆浑来。”这里的“二室”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它与山的距离既亲近又适宜。而水流来自远方的陆浑,更增添了一种自然天成的意境。

“小径藤间入,高窗竹上开。”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了自己隐逸生活中的细节,小径被藤蔓所覆盖,而高窗之外则是竹影摇曳,这些都是田园生活的典型元素。

“砌花连菡萏,溪柳覆莓苔。”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砌花可能指的是庭院中的花坛,而溪边的柳树则覆盖着地面的苔藓,这些都显示了自然界的繁盛与和谐。

“舞席归云断,歌筵薄景催。”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宴会即将结束的情景。舞席上的人们随着夜色渐深而散去,而留下的只是一些淡淡的余韵。

“可怜郊野际,长有故人杯。”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聚会的怀念。在自然界的边缘,即郊野之处,那些曾经与友人们共饮的酒杯,似乎仍旧保留着过往时光的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享受,以及对朋友聚会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

许由去已远,冥莫见幽坟。

世薄人不贵,兹山唯白云。

宁知三千岁,复有尧为君。

时佐激颓俗,登箕挹清芬。

高节虽旦暮,邈与洪崖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

御路回中岳,天营接下都。

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

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

贝花明汉果,芝草入尧厨。

济济衣冠会,喧喧夷夏俱。

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

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游云门寺

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投迹一萧散,为心自杳冥。

龛依大禹穴,楼倚少微星。

沓嶂围兰若,回溪抱竹庭。

觉花涂砌白,甘露洗山青。

雁塔鶱金地,虹桥转翠屏。

人天宵现景,神鬼昼潜形。

理胜常虚寂,缘空自感灵。

入禅从鸽绕,说法有龙听。

劫累终期灭,尘躬且未宁。

摇摇不安寐,待月咏岩扃。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游法华寺

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分刺江海郡,朅来徵素情。

松露洗心眷,象筵敷念诚。

薄云界青嶂,皎日鶱朱甍。

苔涧深不测,竹房闲且清。感真六象见,垂兆二?鸣。

古今信灵迹,中州莫与京。

林巘永栖业,岂伊佐一生。

浮悟虽已久,事试去来成。

观念幸相续,庶几最后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