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武陵令

之子当为邑,吾朝信择人。

位卑难立事,任重合忧民。

槃瓠多遗种,桃源即近邻。

登临如有见,才思日应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这个人应当治理邑县,我朝确实会慎重选人。
地位低微难以成就大事,责任重大自然要关心民生。
槃瓠留下的后代众多,桃花源就在附近。
登高望远若有所见,才能和思绪每日都应更新。

注释

之子:这个人。
当为:应当成为。
邑:邑县(古代行政区划)。
吾朝:我朝(指当时的朝廷)。
信:确实。
择人:挑选人才。
位卑:地位低下。
难立事:难以成就大事。
任重:责任重大。
忧民:关心民众。
槃瓠:神话中的犬戎祖先。
遗种:遗留的后代。
桃源:桃花源(隐居的理想之地)。
即:就是。
登临:登高望远。
如有见:若有所见。
才思:才能和思绪。
日应新:每日都应更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李觏所作,名为《送武陵令》。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朋友担任官职、治理民众能力的肯定和期待。

"之子当为邑,吾朝信择人。"

这一句点出了朋友即将到达的地方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而诗人相信朝廷选择了合适的人选,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友人能力的认可。

"位卑难立事,任重合忧民。"

这两句描绘出朋友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即便是职位低微,也要努力去完成任务;担子沉重,需要与民众共度忧患。这既表达了对友人工作难度的同情,也显示了诗人对其能够承受这种重任的信心。

"槃瓠多遗种,桃源即近邻。"

这里通过槃瓢(一种古代农具)和桃源(理想中的美好地方)的意象,隐喻着友人即将到达的地方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生活。

"登临如有见,才思日应新。"

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期望,不论是登高临远还是观赏风景,都仿佛看到了友人的形象;而且希望朋友的才能和思考每天都能得到更新和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能力的肯定,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侯殿直之官吉州

待诏何年别玉堂,笔端浑欲继钟王。

官资未出风尘外,踪迹曾亲日月光。

扶老只今非远道,荐能从此有封章。

庐陵若要高文写,争得滁州在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剑州张掾

名在乡书久,恩由父任优。

从今绍清白,即此是箕裘。

交结多良士,经过半旧游。

举知应有望,鸿翼伫横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赵拊

先朝名士有遗孙,狼藉麻衣化洛尘。

笔下每求千古意,醉中曾过几回春。

劳生只见年年老,客路相逢事事新。

满座狂歌时莫笑,眼看燕市若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郴县吴主簿

数十年来预荐书,当时文行耸群儒。

青衫近始沾王泽,白首从新入宦途。

四壁生涯虽寂寞,一官趋进转崎岖。

楚南若是江山好,閒日犹应味道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