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名为《书方正学手书溪喻稿卷后》。诗中对方正学的手书溪喻稿卷进行了高度评价与赞美。
诗的开篇即揭示了方正学作品的深刻内涵与独特价值:“伪儒附圣工窃攘,辨论山河心秽莽。”这里以“伪儒”与“窃攘”批评了那些表面附和圣贤却实质上心怀污秽之人,而方正学的作品则如同山河般坚实,其内心纯净无瑕。
接着,“瀰淫其外本实薄,安识无源恃难往?”通过对比,强调了方正学作品的内在深度与根基之深厚,指出那些缺乏源头支持的作品难以持久。
“忠文受学潜溪门,胚胎闽洛蹑窟根。”赞扬方正学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以及他从福建、洛阳等地汲取知识养分的过程,形象地描绘了其学术之路的艰辛与执着。
“小韩能阻大苏气,逊志一集光乾坤。”将方正学与韩愈、苏轼等历史上的文学大家相提并论,肯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影响力。
“斯文宗旨益醰粹,太璞不假华饰存。”进一步赞扬方正学作品的精髓所在,指出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无需过多华丽修饰,自具魅力。
“细流涓滴成瀚海,遥卓底柱当昆崙。”以自然界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方正学作品的积累与壮大,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浩瀚大海,其精神支柱犹如昆仑山的主峰,屹立不倒。
“子严经术可天下,敢虞纯志鲜内敦。”表达了对方正学在经术方面的严谨态度与高尚情操的高度认可,认为他的纯正意志与内在的敦厚是值得敬佩的。
最后,“宣尼邹圣此线脉,切实不作皮毛论。”将方正学与孔子、孟子等儒家圣贤相联系,强调其作品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紧密关联,反对空洞的表面讨论,主张深入本质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对方正学作品的赞美与评价,展现了其在学术、文学乃至道德层面的卓越贡献,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