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曲

唐家国破君不守,独载蛾眉弃城走。

金瓯器重不自持,玉环堕地犹回首。

前星夜入紫微垣,王风净扫长安膻。

上皇卷甲山川外,父老含悲长庆前。

世间万事多反覆,自古欢娱不为福。

君不见西宫露剑迎,何如坡下屯兵宿。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马嵬曲》以唐朝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离长安的场景。首句“唐家国破君不守”,直接点出国家动荡,君王失措。次句“独载蛾眉弃城走”中,“蛾眉”借指杨贵妃,暗示了皇帝为了保全自身而舍弃了她,反映出帝王的自私与无奈。

“金瓯器重不自持,玉环堕地犹回首”两句,通过比喻,表达玄宗对失去杨贵妃的深深怀念,即使贵重如国家神器(金瓯),也比不上对她的感情。最后一句“玉环堕地犹回首”,形象生动,令人感伤。

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了玄宗的逃亡和长安的清静:“前星夜入紫微垣,王风净扫长安膻。”“前星”暗指玄宗,他如同流星般逃离,希望恢复往日的清净。“王风净扫长安膻”则象征着叛军的离去,长安暂时恢复安宁。

最后两句“上皇卷甲山川外,父老含悲长庆前”表达了百姓对上皇的同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揭示了世事无常,欢愉未必长久的主题。“世间万事多反覆,自古欢娱不为福”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欢乐往往转瞬即逝,而悲剧却可能带来长远的影响。

结尾处“君不见西宫露剑迎,何如坡下屯兵宿”以对比的方式,指出宫廷的奢华与民间的朴素,暗示了玄宗的悲剧选择不如在民间低调生活来得安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明朝文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睢阳叹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

千载公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形式: 乐府曲辞

河阳战

裨将退,元帅怒,先取廷玉后仆固。

牙旗飐地高掣空,将军号令如雷风。

逆贼夜散潼关东,元功独冠中兴中。

营蝇菲锦难为忠,空令愤死田神功。

形式: 乐府曲辞

司农笏

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贼虽未死气已折。

奉天天子双泪横,十年弃卿真负卿。

臣身区区劳记忆,平原太守曾未识。

形式: 乐府曲辞

养儿行

朝廷养公公养儿,儿为心腹股肱谁?

当时意气各相许,儿不负公公负主。

养儿至死心不易,宁不为儿不为贼。

君不见入朝告变归杀身,此儿非养宁非真。

养儿身死名不腐,唯有真儿心独苦。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