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楼前楼后独徘徊,便当登高百尺台。

海内共知吾辈老,江南未见菊花开。

细思去岁人谁健,遥想中原雁已来。

我似少陵亦赊酒,不妨剩举两三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独自在楼前楼后徘徊,就当作是登上百尺高的台。
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已老,江南还未见到菊花盛开。
回想去年,谁的身体还健朗,遥想远方,大雁已经归来。
我像杜甫一样渴望买酒,不妨多喝上两三杯。

注释

楼前楼后:指庭院内外。
徘徊:来回走动。
登高:爬上高处。
百尺台:极言其高。
海内:天下。
吾辈:我们这些人。
老:年老。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菊花开:秋天的象征,常用来表示隐逸或思念。
去岁:去年。
人谁健:谁的身体健康。
中原:中国的中部地区。
雁已来:大雁南归,暗示季节变化。
少陵:指唐代诗人杜甫,他曾有‘举杯邀明月’之句。
赊酒:赊购酒。
剩举:随意畅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感慨与情怀。开篇"楼前楼后独徘徊,便当登高百尺台"表达了诗人孤独漫步于楼前楼后的心境,并提出要登上百尺高台,这不仅是对视野的渴望,也象征着对精神高度的追求。接下来的"海内共知吾辈老,江南未见菊花开"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年华已高、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尚未开放的菊花的期待,这里菊花不仅是秋天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

诗中的"细思去岁人谁健,遥想中原雁已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远方信息(通过大雁传递)的渴望,这里"中原"可能是指诗人的故乡或者内心所向往之地。最后"我似少陵亦赊酒,不妨剩举两三杯"则展现了诗人以古代文学家杜甫自比,表示即便年老,也愿意像杜甫那样在饮酒中寻找慰藉和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的描写、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与古人的自比,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所产生的情感波动,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坚持生活、不忘初心的精神态度。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九日无酒

陶杜休官窘可知,更怜坡老惠州时。

三人九日俱无酒,一笑千年各有诗。

我辈固穷生事拙,今秋悭雨菊花迟。

典衣不办杯中物,空嗅青英有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北山寺二首(其二)

白云苍藓尚知心,野径荒泉许重寻。

一马出城元近近,万松藏寺已深深。

同游似觉无先到,半醉谁知政独吟。

十度重阳如瞬息,足知往古与来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九日北山寺二首(其一)

松阴佳处路宜迟,裹袖寒鞭马上垂。

邂逅同倾九日酒,凄凉暗诵十年诗。

试回白首思前事,未觉青山减旧时。

节后骚英应好在,煮茶更与野僧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归自南山

山寒小雨晴,落叶献秋声。

酒可诸僧共,诗须此老评。

钩帘脩竹净,辟户远江横。

相送依依意,丹青画不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