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卢殷(其三)

棘针风相号,破碎诸苦哀。

苦哀不可闻,掩耳亦入来。

哭弦多煎声,恨涕有馀摧。

噫贫气已焚,噫死心更灰。

梦世浮闪闪,泪波深洄洄。

薤歌一以去,蒿闭不复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荆棘之风呼啸,悲痛之情如破碎的哀鸣。
即使捂住耳朵,悲苦之声仍能穿透心灵。
哭泣的琴弦声中充满煎熬,悲伤的泪水更是摧人心碎。
哎,贫穷的气息已化为灰烬,死亡的决心更是冰冷如灰。
梦境中的世界闪烁不定,泪水的波涛深沉回荡。
唱着薤歌离去,荒凉的门扉再不开启。

注释

棘针:比喻艰难困苦。
风相号:形容风声凄厉。
破碎:形容心情极度痛苦。
诸苦哀:各种苦楚。
掩耳:捂住耳朵。
入来:侵入内心。
哭弦:悲伤的琴声。
煎声:痛苦的声音。
恨涕:悲愤的泪水。
摧:摧毁,使心碎。
贫气:贫穷的气息。
焚:焚烧,象征绝望。
死心:绝望的心。
灰:形容心如死灰。
梦世:梦境中的世界。
浮闪闪:闪烁不定。
泪波:泪水的波涛。
深洄洄:深沉回荡。
薤歌:哀歌。
蒿闭:荒凉关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吊卢殷(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棘针风相号,破碎诸苦哀。”这里借用了棘针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比喻哀伤之声,表达了内心的痛楚和无尽的哀叹。

“苦哀不可闻,掩耳亦入来。”即使不愿听这些哀伤的声音,但它们依然如影随形,渗透到心里,这种感觉是无法逃避的。

“哭弦多煎声,恨涕有馀摧。”诗人用“哭弦”比喻自己的悲痛之情,而“煎声”则描述了这种声音的持续和强烈。同时,“恨涕”二字表达了深沉的怨愤与哀伤。

“噫贫气已焚,噫死心更灰。”这里诗人感叹自己的精神几乎被消耗殆尽,如同被火焚烧一般,而内心的坚持和希望也随之变得渺茫。

“梦世浮闪闪,泪波深洄洄。”诗人将自己对往昔美好事物的回忆比喻为不稳定的梦境,泪水如同波涛一般,深而且绵长,无法平息。

“薤歌一以去,蒿闭不复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的回忆已经无法挽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绝望。这里的“薤”和“蒿”都是野草,比喻着往事如同枯萎的野草,永远不会再有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巧妙借用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强烈的情绪。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吊卢殷(其四)

登封草木深,登封道路微。

日月不与光,莓苔空生衣。

可怜无子翁,蚍蜉缘病肌。

挛卧岁时长,涟涟但幽噫。

幽噫虎豹闻,此外相访稀。

至亲唯有诗,抱心死有归。

河南韩先生,后君作因依。

磨一片嵌岩,书千古光辉。

形式: 古风

吊卢殷(其五)

贤人无计较,生苦死徒誇。

佗名润子孙,君名润泥沙。

可惜千首文,闪如一朝花。

零落难苦言,起坐空惊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吊卢殷(其六)

耳闻陋巷生,眼见鲁山君。

饿死始有名,饿名高氛氲。

戆叟老壮气,感之为忧云。

所忧唯一泣,古今相纷纷。

平生与君说,逮此俱云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吊卢殷(其七)

初识漆鬓发,争为新文章。

夜踏明月桥,店饮吾曹床。

醉啜二杯酿,名郁一县香。

寺中摘梅花,园里剪浮芳。

高嗜绿蔬羹,意轻肥腻羊。

吟哦无滓韵,言语多古肠。

白首忽然至,盛年如偷将。

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