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以无咎生日置酒留余,夜归,书小诗贺上

寿樽馀沥到朋簪,要与郎君语夜深。

敢问阿婆开后阁,井中车辖任浮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杯中的残酒洒落在朋友的发簪上,想和你深夜倾诉心声。
请问老妇人能否开启后院小屋,让井中的旧车轮随水自由浮沉。

注释

寿樽:盛满寿酒的酒杯。
馀沥:剩余的酒液。
朋簪:朋友的发簪,也可指亲密的人。
郎君: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亲密的人。
语夜深:深夜交谈。
阿婆:老妇人。
后阁:后院的小屋或僻静处。
井中车辖:井底的旧车轮,可能象征过去的记忆或遗忘的事物。
任浮沉:任由它在水中自由浮动或沉没。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亲密而深沉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

“寿樽馀沥到朋簪,要与郎君语夜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寿辰之际,与亲近的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寿樽”指庆祝长寿的酒杯,“馀沥”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朋簪”可能是一种装饰品,意指时间已经到了某个节点。诗人希望与“郎君”(亲近的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深入的交流。

“敢问阿婆开后阁,井中车辖任浮沉。” 这两句则是对生活中的另一幕景象的描绘。“阿婆”可能是一位老者或乡村妇女,“后阁”则指家中的内室。诗人以询问的形式,探讨着这位“阿婆”是否已经打开了她的内室,而“井中车辖任浮沉”则是对自然界中井水与天气变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写照。在这里,“车辖”可能指的是古代汲水工具的某个部件,它在井水中的位置会随着水位的升降而改变,形象地表达了自然规律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场景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人生、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独到领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石塔寺,并引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

何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

斋厨养若人,无益祇贻患。

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形式: 古风

王文玉挽词

才名谁似广文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玄晏一生都卧病,子云三世不迁官。

幽兰空觉香风在,宿草何曾泪叶乾。

犹喜诸郎有曹志,文章还复富波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山光寺送客回次芝上人韵

闹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

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芝上人游庐山

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

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

逝将走庐阜,计阔道逾密。

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