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山

问讯匡庐几度经,何时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梦空头白,山似故人终眼青。

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

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我曾几次询问匡庐山,何时能轻松地摘取星空的星辰。
世间如同春天的美梦,醒来时已头发花白,山峦却始终如老友般青翠。
我想要写信给鹤群,寻找隐居之地,又呼唤渡船过鸥鸟栖息的沙洲。
将来若能学到香山居士的风范,我必定会在那翠绿的山屏中建造草屋修行。

注释

匡庐:指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有道家文化背景。
袖手:形容轻松、悠闲的样子。
天星:指天空中的星星,象征高远的理想或目标。
春梦:比喻短暂而美好的人生经历。
鹤帐:隐士的居所,常用来指代隐逸生活。
鸥汀:鸥鸟栖息的水边沙洲。
香山士: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以山水诗著名。
翠屏:绿色的山屏,形容山色青翠如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的多次探访与深厚情感。诗人通过问询自己多少次经过匡庐,何时能够像神话中那样轻易摘取天上的星辰,表现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世如春梦空头白"则是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将世间的一切比作春日里的梦,醒来后发现头发已白,说明时间流逝,岁月匆匆。

接着,"山似故人终眼青"中,诗人通过将庐山比喻为不变的旧友,以此表达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之情。即使是人类最亲近的人,也无法长存,但庐山却如同老朋友般始终以青翠面貌呈现。

在下一句,"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中,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古代隐士的生活,寻找他们留下的文化遗迹,同时也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最后两句"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在香山(即庐山)学习的经历,并且决心要像古代的隐士一样,建立自己的草屋,隐居于自然之中,以此来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生命意义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过涪州怀伊川涪翁两先生

昌黎昔作潮州游,潮人百世称名州。

又闻柳州柳子厚,柳人至今爱其柳。

二公皆以文鸣唐,所至不偶为异常。

卒今江海流落地,化作文物声名乡。

涪南僻在巴子国,地绝中州少人物。

天将儒道淑是邦,曾向先朝处羁客。

河南夫子间世贤,山谷老叟人间仙。

一时辙迹相继至,顿使光价增山川。

尝嗟道从孟轲死,一贯谁能接原委。

又嗟诗自杜甫亡,四海谁能造诗垒。

幸生伊洛续圣传,鸢鱼遂复穷天渊。

从而江右振馀响,清庙又得存遗弦。

今踰元祐二百载,草木涪人尚知爱。

文章性命虽匪倖,气象风流久皆在。

惜乎两公生盛时,下与屈贾同驱驰。

涪人则幸公不幸,天下应怨涪人私。

形式: 古风

过新滩作出峡行

蜀道登天难,尤难溯流入。

自峡上夔渝,江险滩节密。

前年冲寒来,水落且石出。

寄命竹一缕,寸挽退或尺。

旬宣愧罔功,征戍幸逭责。

仁哉圣主恩,有诏许归佚。

匆匆乘月下,初值朱明律。

常年桃涨后,此际梅潦溢。

危漩若釜沸,惊湍如矢激。

今年独何异,水势平于席。

仅添半篙绿,稳泛万顷碧。

纵横顺濆淖,隐见辨沙碛。

毋庸事盘滩,了不惧触石。

一日涪州岸,三宿云安邑。

滟滪露山骨,底柱屹中立。

巫峰披宿雾,奇哉翠欲滴。

建瓴高屋易,百里一瞬息。

安然中流坐,恍若前山失。

舟轻蜚鸟过,岸駃脱兔疾。

伊滩以新名,此水虑微涩。

黎明报船步,数尺长一夕。

波臣信有助,棹师喜何剧。

前竿与后枕,橹六视听一。

招呼左右向,心手应相得。

所取无釐差,其矢如绳直。

载瞻洺川祠,不远西陵驿。

倏焉飞廉怒,捲起浪涛白。

篙篷掀欲舞,绠缆系惟亟。

凡我同舟人,相顾几动色。

兴言大川涉,畴为讯诸易。

古谚固有云,飘风不终日。

须臾棹歌发,安危在漏刻。

衰迟嗟我生,险阻几身历。

萍梗遍江海,星霜老疆埸。

此行亦良苦,岂敢计终吉。

始入凡四旬,今出仅更浃。

行止非人为,扶持有神力。

瓣香荐牲酒,对越寸衷赤。

自兹丘樊归,谨无以形役。

晚来贺平善,诗以纪其实。

形式: 古风

初到善权香火院

寺有宗盟几百年,洪恩新锡出尧天。

三生香火前因在,一段林峦旧识然。

华表鹤归今岂异,葛陂龙化古尝传。

更须行脚江湖了,来结云山不尽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利州登栈道

足迹初来剑北州,试登危栈瞰江流。

万山西接地穷处,一水东归天尽头。

欲访殽函无健马,相忘楚汉付轻鸥。

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