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十七首(其十)

野犬吠行人,深巷闻荒鸡。

荡子今何之,有司在门闾。

朝出伏草间,夜起匍匐归。

有亲谁当养,有田莫耘耔。

岂敢负公家,有罪诚当治。

甘瓜生井傍,百尺蔓其枝。

祸来常无根,免身为令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境遇与内心挣扎,充满了对命运不公和生存困境的感慨。

首句“野犬吠行人,深巷闻荒鸡”,以犬吠鸡鸣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犬吠声声,似乎是对社会混乱的无声抗议;而荒鸡的啼叫,则像是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时间依旧在流逝。

接着,“荡子今何之,有司在门闾”两句,将视角转向了社会中的个体——“荡子”。这里的“荡子”可能指的是流离失所、四处漂泊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如同浮萍,难以预测。而“有司在门闾”则暗示着权力机构的存在,他们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可能是造成普通人生活困苦的源头之一。

“朝出伏草间,夜起匍匐归”描绘了荡子的日常状态:白天藏身于草丛之中,夜晚才敢小心翼翼地返回。这种隐匿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的谨慎与妥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接受。

“有亲谁当养,有田莫耘耔”则直击人心,表达了荡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们或许有着亲人需要照顾,却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无法尽到责任;他们或许拥有土地,却因种种原因无法耕种,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煎熬。

“岂敢负公家,有罪诚当治”一句,荡子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自省与对法律的敬畏。即便是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下,他们仍然坚守着道德底线,不愿成为社会的负担或罪犯。

最后,“甘瓜生井傍,百尺蔓其枝”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作为对比,甘甜的瓜果生长在井边,藤蔓蜿蜒伸展,象征着生命中仍存有的希望与美好。然而,“祸来常无根,免身为令谋”则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与不可预知,即便是最微小的愿望也可能被突如其来的灾祸打破,人们只能通过智慧与策略来保护自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动荡社会中个体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以及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是一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之作,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尊严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感怀十七首(其十一)

梦登首阳山,郁哉何巍巍。

上有二子坟,下有蕨与薇。

宁从白鹤巢,不从凤鸟飞。

白鹤来有常,凤鸟来无时。

子胥耕吴野,少伯困会稽。

一旦先埃尘,千秋有馀悲。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十二)

太息复太息,百年同木石。

富贵比春华,一落谁相识。

不如求令名,高誉流丹青。

丹青虽可慕,人命如朝露。

一身尚不存,令名亦何附。

不如齐死生,无我亦无名。

诚恐朽落时,亦与木石并。

百足既怜夔,蝮蛇复怜风。

是非百年内,展转何能穷。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十三)

览镜在中夜,莫辨影与形。

人苦不自知,所赖友与朋。

圭璧贵攻瑕,龙阿期发硎。

如何末世士,怀利忘平生。

责望疑似间,谗间忽然兴。

陈张交里门,白刃生侯王。

富贵尚相负,贫贱宁相能。

结交始以义,全交终以明。

安得兼黄金,以铸鲍子灵。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十四)

著我远游冠,插我忘归羽。

命驾将何之,三星在南户。

夕鸟下高林,翩翩赴其侣。

人生各有志,荣辱何常主。

浩歌击白石,与此聊终古。

谁能共碌碌,身没名不举。

蒿里足黄尘,徒增一棺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