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其二)

懒旷期陶谢,呼儿读晋书。

葛巾倾泛潋,蜡屐上嵚岖。

回向空门旧,揩磨意地初。

未堪朝市隐,且欲去衡庐。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我懒散期待着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生活,叫儿子一起读晋代的书籍。
头戴葛巾在水边漂浮,踏着蜡制木屐走在崎岖的小路上。
转向空寂的佛门,擦拭心灵的尘埃,初次体验修行的开始。
我不愿再忍受都市的喧嚣,只想离开这里去衡山庐山隐居。

注释

懒旷:懒散而超脱。
期:期待。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东晋时期的隐士诗人。
呼儿:呼唤孩子。
晋书:指中国古代的史书或文学作品。
葛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倾泛潋:在水面漂浮,形容轻松自在。
蜡屐:用蜡涂过的木屐,防湿耐磨。
嵚岖:形容山路崎岖不平。
空门:佛教用语,指寺庙或出家人的生活。
意地:心灵之地。
初:初始,初次。
朝市:都市,朝廷。
隐:隐居,避开尘世。
衡庐:衡山和庐山,著名的隐居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隐士陶渊明、谢灵运的敬仰。他让儿子诵读晋代典籍,自己则身着葛巾,悠然泛舟,踏蜡屐游历崎岖之地,仿佛与古人的心境相契合。诗人内心深处对尘世的纷扰有所厌倦,希望能回归清净的佛门或如谢灵运般寄情山水,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前往衡庐这样的隐居之地。整首诗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太学宋学正遐叔考试小疾见寄

萧然如裴叔则,颊毛疏复长。

邈然如王夷甫,高致宜庙廊。

功名四皓云泉外,诗赋三闾草木香。

君莫誇熙宁登科面玉雪,只今未老鬓发苍。

不应弹琴酒炉坐,消渴还有禅病缚。

不忘相抛白社一岁长,浮我杜举须十觞。

结交齐东李文叔,自倚笔力窥班扬。

谈经如市费雌黄,冰炭何用置我肠。

胜游独不思迎祥,漾舟荷渚水中央。

形式: 古风

次韵太学黄博士冕仲同考试作

日边传诏天街暮,草草西城车马聚。

官曹一见故情亲,宴语识君心志古。

成安长孺澶渊守,昔君羁游所为主。

我穷亦号成安客,文采初无君一缕。

胸中万顷复谁同,正有君家贤叔度。

官事留人何鞅掌,广文杨柳花飞户。

好书老未置铅椠,学经晚始羞章句。

乘槎况自风格有,病颦那可形容慕。

成诗莫惮继日传,青骢御史呼归去。

形式: 古风

次韵孔著作常父馆中喜雪

冬旱及兹雪,都人销百忧。

墙根有宿草,馀绿尚去秋。

新阳解薄冰,大润升介丘。

夜闻窗响纱,高云正绸缪。

明旦天津望,寒花翳川流。

宫中圣人喜,疠气一夕收。

史占上日祥,知欲遍九州。

敢任肉食谋,官闲欣岁休。

虽无山阴船,穷巷窘若囚。

却幸葛翁来,汤饼有麦牟。

孔侯金闺彦,平昔慕追游。

延阁排霄起,登临忘我愁。

何当联辔镮,城苑佳气浮。

春郊日可望,桑野听行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孔毅父种花因送海棠厅三大字求茶

东园老槐春不发,举头只见中条雪。

江梅去国亦悽然,一萼聊堪映庭月。

未信河滩宜海棠,十株立致非所望。

为君大字书堂榜,报我奁中越焙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