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毅父种花因送海棠厅三大字求茶

东园老槐春不发,举头只见中条雪。

江梅去国亦悽然,一萼聊堪映庭月。

未信河滩宜海棠,十株立致非所望。

为君大字书堂榜,报我奁中越焙香。

形式: 古风

翻译

东园的老槐树春天不开花,抬头只见中条山的雪景。
江边的梅花远离了国都,也显得凄凉,一朵花儿勉强照亮了庭院的月色。
我不相信河滩上适合种植海棠,十株成林并非我所期待的。
为了你,我在大字书堂前写下题词,回报你赠送的来自越地的烘焙香料。

注释

东园:指代某个园子。
老槐:古老的槐树。
春不发:春天没有开花。
中条雪:中条山的雪景。
江梅:江边的梅花。
去国:离开国都。
悽然:凄凉的样子。
映庭月:照亮庭院的月色。
河滩:河边的沙滩。
宜海棠:适合种植海棠。
非所望:超出期望。
大字书堂:大字书写的学习场所。
榜:题词或匾额。
越焙香:越地(今浙江一带)的烘焙香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所见的春天景象和对友人孔毅父的回应。首句“东园老槐春不发”写出了东园的老槐树在春天未见新绿,暗示了季节的冷清或园子的寂静。接下来,“举头只见中条雪”进一步渲染了冬意,以“中条雪”象征着严寒,与春花形成对比。

“江梅去国亦悽然”借江梅远离本土的孤寂,表达了对友人离别之情的共鸣。"一萼聊堪映庭月"则以江梅的一朵花点缀月光下的庭院,虽凄凉但也带有一丝慰藉,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之意。

“未信河滩宜海棠”暗示了诗人对海棠生长环境的质疑,认为它不应在河滩这样的地方繁盛,暗含对友人种植海棠的期待并未达到预期。然而,“十株立致非所望”又表达了对孔毅父种花努力的肯定,尽管结果不如预期,但心意可贵。

最后两句“为君大字书堂榜,报我奁中越焙香”是诗人对友人的回应,他愿以大字题写书堂,寓意深厚的友情,同时借此机会向友人索要来自越地的香茗,作为回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景物描写和互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文潜忆杨翰林元素家淮上夜饮作

老人得坐安若山,畏寒缩颈衣裘间。

不如公子拥樽酒,诗材春乱词涛翻。

想见杨家美人出,玉面朱唇映琴瑟。

冰船著炬光照淮,雪乱风筵饮方逸。

只今愁坐私自怜,寒书冻砚尘满前。

人生何者非昨梦,还如归去散花天。

老人已复形槁木,真幻那知然不然。

蚓鸣小鼎藜羹熟,闭眼圆蒲不是禅。

形式: 古风

次韵文潜病中作时方求补外

贫炉初著灰,浊酒寒不温。

邻张病未来,独负南窗暄。

昨日往过之,欢喜能两餐。

酲醲淟然解,愧无枚乘言。

祝君抱虚一,邪气袭无门。

今晨有起色,迎笑眉宇轩。

扶掖两男儿,总丱佳弟昆。

遣诵寄我诗,妙可白玉刊。

平生俱豪气,见酒渴骥奔。

赐休常苦稀,晨谒良不闲。

约君向南邦,勿厌敲扑諠。

公馀未忘饮,何必釂十分。

时平但行乐,卧治安足论。

琵琶五十面,雷雨出鹍弦。

形式: 古风

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文潜馆中作

蓬山前临九轨路,三日街晴案吹土。

直庐凿牖面宫垣,青壁崭崭看垂雨。

殿阁风斜碧瓦寒,翅湿苍鸢不能乳。

却思穷巷亦可言,一埽蚊虻通昔苦。

郁蒸书课未须忙,午漏传休听天语。

平生豪气对樽酒,山鸡见镜犹能舞。

城南寺近晚堪过,笙歌凉月闻千户。

但忧伏日细君须,割肉无缘待归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