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秋情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稆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们已经分别多日,门前长出了野生的葵菜。
寒冷的蝉在梧桐树上吵闹,从早到晚发出悲伤的鸣叫。
白露打湿了萤火虫,清冷的霜降临在兔丝草上。
我空自挽着紫色的衣袖,长久地哭泣没有尽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愁、秋思之苦的意境。"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稆葵"写出了时间流逝,亲朋好友分别后的孤独感,"稆葵"象征着难以忘怀的情谊和时光的荏苒。"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则通过秋夜里的蝉鸣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哀伤。蝉鸣在这里不仅是秋天的一个自然现象,更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中,露水和霜冻都是秋天的常见景象,而它们对萤火和兔丝(一种植物)的滋润,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湿润与温暖。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则是一种意象的转换,"紫罗袂"可能是某种物品或服饰,但在这里更多地成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长啼"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哀伤的情绪不断延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秋天以及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每一句都在表达一种无尽的哀愁和怀念。这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代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一)

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

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

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

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二)

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

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馀晖。

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

藁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无年。

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形式: 古风

代寄情楚词体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

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沈沈。

留馀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

朝驰余马于青楼,恍若空而夷犹。

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

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形式: 古风

代赠远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

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

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

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

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

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

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