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下长干何可见,风尘愁杀庾兰成。
去年今日青松路,亦自闻蝉第一声。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白下长干何可见”一句,通过对长江(也称为长干)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想要寻觅但又无法见到远方朋友的情感。“风尘愁杀庾兰成”,则是用唐代诗人庾信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愁绪之深,表明即使在繁华世界中也无法摆脱对友人的思念。
“去年今日青松路”一句,通过对时间的回顾,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恒久。这里的“青松路”象征着静谧与长存,与下文中的蝉鸣形成鲜明对比。“亦自闻蝉第一声”,则是在自然界中寻找慰藉,蝉鸣被赋予了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通过听蝉鸣这一行为,诗人试图从大自然中获得安慰,缓解因朋友离别而生的愁绪。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
君看出没非无意,岂为辛勤养玉蟾。
江海清明上下兼,碧天遥见一毫纤。
此时只欲浮云尽,窟穴何妨有兔蟾。
寒光乍洗山川莹,清影遥分草树纤。
万里更无云物动,中天只有兔随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