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赋会昌章簿出示假梅

早探梅春南俗惯,今年不料寒裂骭。

梅花索价似太高,虽现幽姿犹匿半。

小小樽前白玉盘,忽移全树教吾看。

仅高一尺辄峥嵘,才吐数枝如烂熳。

远观不足近视之,始觉是真还似幻。

笑问主人谁所为,疑是女娲残手段。

锻石所传非有方,补天之妙人无间。

满堂坐客俱眼生,吾其付之一笑粲。

大庾岭头春寒空,犹是阳和假相换。

认假为真世所同,莫怪此花渠改观。

吾将真假一样看,岂为造化小儿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曾丰的《即席赋会昌章簿出示假梅》描绘了诗人对一株假梅的独特见解。首句“早探梅春南俗惯”,点出南方人早春赏梅的习惯,然而今年却意外地遇见了寒冷,以至于梅树受冻。接着,“梅花索价似太高”暗示这株梅并非真品,价格昂贵,但即使如此,它仍展现出部分幽雅姿态。

诗人细致地描述了这株“假梅”,将其比作“小小樽前白玉盘”,并惊讶于主人竟移来全树让人观赏。尽管只有“仅高一尺”的高度,却显得“峥嵘”;初绽的花朵看似繁多灿烂。“远观不足近视之,始觉是真还似幻”,诗人通过对比远近观察的感受,表达了对假象与真实的辨识过程。

诗人以幽默口吻询问主人:“笑问主人谁所为,疑是女娲残手段”,暗示这假梅制作技艺高超,仿佛出自神话中的女娲之手。他接着引用“锻石所传非有方,补天之妙人无间”,赞美其巧夺天工,即使是修补天空的技艺也难以比拟。

诗人感叹满堂宾客都被这假梅所迷惑,认为世间常有人分辨不清真假,他则主张“吾将真假一样看”,不愿被造物主的把戏所玩弄。整首诗寓言深刻,借梅喻人,揭示了对生活现象的洞察和对虚实界限的思考。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吾宗翔叔学诗知方矣与之商榷次勉之蹈大方焉

浩劫以来无限诗,牢笼收拾若为齐。

未离声病即为韵,犹涉色尘皆是题。

三代后无非濮上,百年前岂有江西。

子其高出诸公右,恐太高时少放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吾郡之望罗彦方过听以予有诗癖古风特枉杰作之贶不可虚辱赋一篇谢之

声生于气诗之体,于气要穷所从起。

事制于义诗之理,于义要穷所从止。

一元开辟三才矣,万世纲维十伦尔。

我初传此无上宗,君今下我未到工。

胸中周召次毕公,笔端雅颂馀国风。

不容阴阳作穷通,可与天地为始终。

形式: 古风

寿广东帅潘直阁

太初谈赤松,中古说黄石。

笑策导引勋,须鬓白成黑。

金华得道人,缀自仙之籍。

虽因习堕缘,久悟空为色。

泥丸至丹田,盖著半生力。

若为鬓与须,白者日加益。

陆展馀染方,岂固未全得。

老聃生世初,鬅鬙头已白。

公白才十年,视聃迟半百。

纸帐挂斋中,竹奴攲枕侧。

染亦无所施,元方不须觅。

或疑白之根,勃窣蟠胸臆。

太白缘搜诗,少陵为忧国。

根未能中芟,华宁不外茁。

根华理固然,抑复容有说。

春浅未多温,腊颓有馀冽。

纷纷破萼梅,衮衮放花雪。

融结上鬓须,愈白愈清绝。

少于仁用功,晚以静为德。

厌坐广平堂,归住子云宅。

卧听儿吟哦,起视孙戏剧。

颐间莹生朱,眼底光盎墨。

鬓须从白尽,不失寿箕翼。

切毋痛著梳,更勿闲事镊。

长留与人看,知是老仙伯。

曳裾客盈门,我独有诗癖。

齿愿与公俱,倒指满千亿。

年年赋寿诗,岁岁为贺客。

形式: 古风

寿广东提举韩判院

君不见天上之老人,夜夜增芒烂如银。

又不见柱下之老子,年年换骨轻如纸。

辟谷餐霞得长生,老子前生老人星。

我疑公亦星之精,精神虽是肉枯槁。

老子区区似徒老,公生富贵老更好。

初随鹓鹭班中都,一麾一节今南驱。

为溟渤中有蓬壶,雅怀信在蓬壶岛。

非要琼芝与瑶草,公元自有长生道。

藤床纸帐二十年,上至泥丸下丹田。

孰非可为地行仙,十月十日祥云冻。

贺客休投龟鹤颂,倚吟自伴寒禽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