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仪真即事十首(其八)

艾宣芦雁天下知,顷闻东园颇有之。

萧萧自含风雨韵,一一对峙江湖姿。

隶丘呵护脱不谨,剥蚀挽裂遗松楣。

由来艺固不逮德,突兀但有文忠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仪真的一幕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先,诗人以“艾宣芦雁天下知”开篇,巧妙地将芦雁与艾宣(一种纸张)相联系,暗示了芦雁在艺术上的价值和影响力,引人入胜。

接着,“顷闻东园颇有之”一句,点明了芦雁的所在之地——东园,以及它们的存在状态,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随后,“萧萧自含风雨韵,一一对峙江湖姿”更是将芦雁的形态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通过“萧萧”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芦雁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同时“对峙江湖姿”则进一步强调了芦雁与广阔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

然而,诗人的视角并未停留在自然景观上,而是转向了对芦雁命运的关注。“隶丘呵护脱不谨,剥蚀挽裂遗松楣”两句,通过“隶丘呵护”这一拟人化的表达,展现了芦雁所面临的困境,它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遭受破坏,甚至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如同遗留在松楣上的痕迹一般,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由来艺固不逮德,突兀但有文忠碑”两句,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艺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他认为,虽然艺术本身可能无法达到道德的高度,但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如文忠碑的出现,却能成为艺术与道德交汇的象征,展现出艺术对社会、对人心的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日芦雁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艺术、道德乃至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秋日仪真即事十首(其九)

无根涛头万瑶垤,曾是随风起生灭。

不应散裂汜人绡,大似半吞广寒月。

纷纷何用辨马牛,皖皖相矜笑蛙鳖。

会得秋时买野航,别看吴儿舞狂雪。

形式: 古风

秋日仪真即事十首(其十)

曲堤贯鱼衔万艘,户有轻薄千金豪。

瓦瓯一引径舍去,客主似独心相高。

利机舞眉手摇阱,鼠子乾没穷铢毫。

只今大门尽溪壑,死不盈厌宁此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过东流圣感寺

客从西南来,明发倦流徙。

寅缘泊烦促,羁凫染寒水。

祇园开阳方,百年此经始。

陂陀一水去,腾蹴数峰峙。

轩楹仍东辟,晚秀皖如洗。

物随眄睐移,一息间三起。

僧閒神自定,童野发不理。

平生腐儒计,鞍肉蚀两髀。

眼力耗蝇头,半豁缀旒齿。

崖涧饱所经,兹乃形性侈。

疾走影不休,兼忘竟何是。

形式: 古风

按田行

野鸢蹲枯桑,白日忽西注。

一水东南奔,惊雷泄涛怒。

越闻凄凉弄,滞念剧攒蠹。

岁时倦客身,云窅前村路。

应门白痴子,觇矕窃指顾。

强黠笑官人,弥年此来去。

田家不讳穷,谁者当丰阜。

摘刔岂吾心,宽攸惟尔故。

行矣渠未央,遑恤儿女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