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行(其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怆欲悲。

舍中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

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裾啼。

他家自愿富贵,贱妾与君但餔糜。

但餔糜,上用穹窿天故,下用匍匐小儿。

时吏清廉法不可干,一旦缓急当告谁。

行吾望君归,嗟少年,莫轻非。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东门行(其二)》,描绘了一个贫苦家庭的生活困境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主人公出门在外,没有顾及回家,回家后看到家中贫困,衣物破旧,儿女们啼哭。他感叹自家贫穷,妻子只能以粗陋的食物度日,希望只是暂时的,因为连官吏都要求清廉,无法通过不正当手段改变生活。在紧急情况下,他们无处求助,只能依靠自己。最后,诗人劝诫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艰辛的深深感慨。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西北楼。

楼上有好女,自名秦罗敷。

罗敷贵家子,足不踰门枢。

性颇喜蚕作,采桑南陌头。

上枝结笼系,下枝挂笼钩。

堕髻何缭绕,颜色以敷愉。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故绸缪。

少年见罗敷,袒裼出臂韝。

樵者忘其薪,刍者忘其刍。

来归但怨怒,且复坐斯须。

使君自南来,驻我五马车。

遣吏前致问,为是谁家姝。

罗敷小家女,秦氏有高楼。

西邻焦仲卿,兰芝对道隅。

罗敷年几何,十五为人妇。

嫁复一年馀,力桑以作苦。

孰与使君俱,使君复为谁。

蚕桑所自娱,小吏无所畏。使君一何迂。

罗敷他人妇,使君他人夫。

东方千馀骑,夫婿在上头。

左右三河长,负弩为先驱。

何用识夫婿,飞盖随高车。

象牙为车轸,桂树为轮舆。

白马为上襄,两骖皆骊驹。

青丝为马靷,黄金为辔头。

腰中千金剑,自名为鹿卢。

起家府小吏,拜为朝大夫。

稍迁郡太守,出入专城居。

月朔朝京师,观者盈路衢。

为人既白晰,鬑鬑有髭须。

四十尚不足,三十尚有馀。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形式: 乐府曲辞

闻雁

一枕何能得,长愁至不禁。

鱼龙残夜笛,风雨急秋砧。

天入萧森气,人兼去住心。

湖南有新雁,作意送悲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雨夜沈二丈至二首(其一)

榻有何人下,君能此夜过。

寒蝉吴客赋,衰凤楚狂歌。

雨气千江入,秋声万木多。

明朝寒浦望,摇落有渔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秋夜顾二丈来集二首(其一)

少别已残暑,相看失旧容。

秋衣下风露,夕草乱芙蓉。

世故尊前尽,乡愁雨后重。

徘徊望北斗,明月照千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