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梅宣义园亭

仙人子真后,还隐吴市门。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

初期橘为奴,渐见桐有孙。

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

敲门无贵贱,遂性各琴樽。

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敝庐虽尚在,小圃谁当樊。

羡君欲归去,奈此未报恩。

爱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

明年过君西,饮我空瓶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仙人般的君子,隐居在吴市的门边。
他不惜十年辛劳,经营这片五亩大的园地。
起初种下橘树为伴,渐渐桐树繁衍子孙。
清澈的池塘压倒山虎,奇异的石头引来湖中的鼋鱼。
不论敲门者身份高低,都能随性畅谈饮酒。
我本是个放荡不羁之人,家安在西南之地。
虽然破旧的房子还在,但小园已无人照管。
羡慕你想要归隐,只因我尚未报答恩情。
疼爱的孩子有幸成为僚友,长久以来如同兄弟一般。
明年我将往西而来,与你共饮至空瓶空盆。

注释

仙人:指具有超凡品质的人。
吴市:古代吴地的城市。
十年力:形容长期的辛勤努力。
橘为奴:比喻精心照料橘树。
桐有孙:桐树繁殖茂盛。
丘虎:象征猛兽,可能指假想的园林守护者。
湖鼋:湖中的大鳖。
敲门:拜访,交际。
僚友:同僚朋友。
弟昆:弟弟或兄长,这里指亲密关系。
空瓶盆:形容酒尽,引申为畅饮尽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寄题梅宣义园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梅宣义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以及自己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

“仙人子真后,还隐吴市门。”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梅宣义隐逸于世俗之外,有着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将梅比作仙人的子孙,以此来形容其高洁和与世隔绝。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 十年的时间对于个人来说是相当长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只是短暂的一瞬。诗人赞美梅宣义对这片园林的付出和热爱,显示了梅对自然生活的执着和投入。

“初期橘为奴,渐见桐有孙。”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成长的过程。橘树和桐树在诗人眼中不仅是园林中的植物,更象征着梅宣义对这片土地的付出与收获。

“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 这两句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水面映射出周围的山丘,而奇特的岩石则环绕在湖畔。这里的“虎”和“鼋”都是形容词,用以强调这片园林之美。

“敲门无贵贱,遂性各琴樽。” 这里表达了梅宣义对来访者的平等态度,无论身份高低,一律以琴酒欢迎。诗人通过这一点赞美梅的豁达胸襟和待人接物之道。

“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述,他原本是一个爱好自由、不羁的游子,而现在却将自己的家安置在了遥远的西南角落。

“敝庐虽尚在,小圃谁当樊。” 诗人表达出对自己过去生活场所的留恋,同时也在寻找可以替代梅宣义守护这片园林的人。

“羡君欲归去,奈此未报恩。”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梅宣义想要返回隐居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梅尚未能回报其深情厚谊的遗憾。

“爱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 诗人的这番话语充满了对梅的关心和担忧,他希望梅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解除长时间的孤独感。

“明年过君西,饮我空瓶盆。” 诗人表达了自己将在明年再次拜访梅宣义,并且愿意与他共同享受简朴而美好的生活,即使是空着的酒瓶和饭碗也是乐趣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文学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友情、隐逸生活以及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滕达道挽词二首(其一)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滕达道挽词二首(其二)

云梦连江雨,樊山落木秋。

公方占贾鵩,我正买龚牛。

共有江湖乐,俱怀畎亩忧。

荆溪欲归老,浮玉偶同游。

肮脏仪刑在,惊呼岁月遒。

回头杂歌哭,挽语不成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

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

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馀,复忝郡寄,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盖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济子侔二通守(其一)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