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竺寺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

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

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

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

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翻译

早晨我登上天竺山,朝霞映照着山上的殿堂。
山崖上的泉水竞相喷涌,山间的洞穴相互缠绕。
我径直攀上孤独的山顶,俯瞰四周,群峰显得矮小。
南方的十二月,气候温暖,冰雪稀少。
寒山满目青翠,藤蔓覆盖着冬天的池塘。
花龛瀑布边,青色石壁与石林相接。
钟声在空中回荡,僧人们聚集在一起布施食物给猿猴和鸟儿。
洗涤心灵回归清静,澄明内心洞察一切。
此刻我才明白,世上的人们多么纷扰,万物皆如此喧嚣。

注释

天竺山:古代中国的一座名山。
朝阳晓:早晨的阳光。
厓泉:山崖上的泉水。
江岫:江边的山峦。
孤顶:孤立的山顶。
众峰小:众多山峰显得矮小。
南州:南方地区。
冰雪少:冬季少有冰雪。
藤萝:攀缘植物。
冬沼:冬天的池塘。
花龛:供奉花朵的龛室。
石林杪:石林的顶部。
鸣钟:寺庙中的钟声。
施饭:布施食物。
澄心:澄清内心。
空了:领悟到空无一物。
万物一何扰:世间万物是多么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上天竺山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获得心灵净化的体验。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一句直接设定了时间与地点,给读者以清新的视角观赏这座山。接下来的几句细致地描绘了山间泉水和山岫的交织,以及诗人攀登至孤顶时所见到的辽阔景色。

"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一句则透露出诗写于南方某个温暖的季节。紧接着的几句,又描绘了山间植物的繁茂和瀑布的壮观,以及寺庙中的钟声和施食的情景。

最后两句"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表达了诗人通过此次登山游历后内心的平静与觉悟。"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则是对世间纷扰的感慨,暗示着诗人对于世俗烦恼有了一种超然的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和细腻观察,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哲思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韵味。

收录诗词(46)

崔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集》

  • 籍贯: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hào)(704—754

相关古诗词

雁门胡人歌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赠王威古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赠怀一上人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

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

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

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

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

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

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

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

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

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

风将衡桂接,地与吴楚邻。

旧少清信士,实多渔猎人。

一闻吾师至,舍网江湖滨。

作礼忏前恶,洁诚期后因。

因成日既久,事济身不守。

更出淮楚间,复来荆河口。

荆河马卿岑,兹地近道林。

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

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

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

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形式: 古风

赠轻车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

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

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