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感怀(其一)

写遍兰枝与竹枝,楚骚哀怨有微词。

欲将愁去多风雨,不喜春归易别离。

狂到杜陵甘作客,穷如东野例工诗。

人间少壮无多日,莫待秋霜染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春日感怀(其一)》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联“写遍兰枝与竹枝,楚骚哀怨有微词”,诗人以兰竹为喻,表达了对楚辞中哀怨情感的共鸣,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感伤。兰花与翠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楚骚的哀怨则映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痛苦。

颔联“欲将愁去多风雨,不喜春归易别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风雨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挫折,春归则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和别离的不可避免。诗人既不愿面对内心的愁绪,也不喜欢春天的离去带来与美好事物的暂时别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

颈联“狂到杜陵甘作客,穷如东野例工诗”,这里引用了杜甫和孟郊(字东野)的例子,杜甫曾流寓长安,孟郊生活贫困却能写出优秀诗歌。诗人自比,表示即使身处困境或遭遇不公,也愿意像杜甫一样在异乡漂泊,或像孟郊一样在贫困中坚持创作,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尾联“人间少壮无多日,莫待秋霜染鬓丝”则是对生命的警醒与呼吁。诗人提醒人们珍惜青春年华,不要等到岁月老去,白发苍苍时才后悔。这句话充满了对时间宝贵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艺术、时间等主题的深入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春日感怀(其二)

良时一掷已蹉跎,几卷残书记转讹。

髀里肉生闲不得,床头金尽命如何。

情含楚雨风流苦,怨写湘篁涕泪多。

知己近来无宋玉,九歌深意半消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春日感怀(其三)

怪来何事寄天涯,逝水流光感岁华。

举世不逢孙伯乐,一生惟哭贾长沙。

剧怜烟月人人客,只合壶觞处处家。

回首先畴丘陇废,到今无地问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日感怀(其四)

黄云白水动苍茫,雪满春林夜有光。

气转乾坤犹冷淡,时来花鸟各飞扬。

百年扶醉逢人日,万里登楼忆故乡。

熟读离骚还痛饮,风尘偏笑不狂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有感(其一)

伏枥长鸣万马惊,唾壶击缺气难平。

自甘纵酒逃风雅,不欲因人著姓名。

醉后春泥三径滑,梦回雪屋一灯明。

拊床忽忆刘琨语,莫道荒鸡是恶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