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寺睡起

群动各有营,蹙蹙不得息。

嗟哉尺蠖徒,烦蹇牵物役。

岂谓尘中姿,还寄云外迹。

古刹绝浮氛,法堂鲜来客。

首夏澹新凉,偃卧不知夕。

觉来盼高峰,近远各异色。

草摇席下芳,筠散尊中碧。

鸟语无俗音,泉漱皆洌泎。

俛仰惬幽赏,去矣从所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普光寺内的一次午睡醒来后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群动与尺蠖起始,隐喻世间的忙碌与束缚,随后转向对寺中清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群动各有营,蹙蹙不得息。” 开篇即点出世间众生忙忙碌碌,难以得到片刻安宁的状态。接着,“嗟哉尺蠖徒,烦蹇牵物役。” 尺蠖象征着被外界事物牵制、无法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现状的感慨。

“岂谓尘中姿,还寄云外迹。” 这两句转折,诗人由对世俗生活的不满转而向往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云外的生活方式。接下来,“古刹绝浮氛,法堂鲜来客。” 描述了寺庙内的清净与远离尘嚣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首夏澹新凉,偃卧不知夕。” 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躺在寺中,享受着清凉的时光,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觉来盼高峰,近远各异色。” 诗人醒来后,目光投向远处的山峰,发现它们在不同的距离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感悟。

“草摇席下芳,筠散尊中碧。” 描述了草地上散发出的芳香和竹子在酒杯中倒映出的碧绿,这些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雅致。

“鸟语无俗音,泉漱皆洌泎。” 鸟儿的叫声没有世俗的杂音,泉水流淌的声音清澈悦耳,这些自然界的美好声音让人心旷神怡。

“俛仰惬幽赏,去矣从所适。”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愿意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金山口绝顶二首(其一)

峥嵘峙西隅,其名金山口。

拱势凌玉泉,分宗自天寿。

捐骑朅独往,宛转携良友。

攀石足犹滑,扪萝蓧在手。

回望目转眴,前首步逾陡。

及其登层颠,诸峰宛相就。?峞各殊状,罗列若拱绣。

皛皛天宇阔,俯之何所有。

入河涌我前,落日在吾右。

微微见楼阁,脉脉分陇亩。

时惟仲冬交,众壑已衰朽。

虽乏芬华敷,弥增嶙峋斗。

天风䬃然下,飘飖吹衣袖。

丹霞翼素裾,白云生左肘。

遗形身已仙,得意岂在酒。

兹山非吾土,石室何当构。

神灵忌穷讨,苍茫立难久。

形式: 古风

登金山口绝顶二首(其二)

地纪控西界,灵山亘北甸。

足弱步屡憩,崖峭石犹践。

枝樛乃能援,葛脆不可挽。

当其意象开,岂复虑绝蹇。

瞻峰皆峛崺,陟涧数回缅。

稍觉天地宽,即看云烟变。

石窦枝自荣,林罅雪尚泫。

兴阔无近寻,登高有远见。

周圻矗五云,易水溅一线。

微茫燕赵区,历历皆可辩。

长啸发灵籁,倦坐石苔藓。

氛垢苟不婴,沉虑斯可遣。

形式: 古风

十二夜月清甚与张子同玩感述

高旻荡浮翳,仲冬淑气清。

凉夜何未央,憩坐临前楹。

舒景扬云端,皓魄委广庭。

灏英鲜瑶席,华彩鉴雕棂。

稍稍风露重,微微河汉明。

眷兹天宇宽,展宴谐芳朋。

抚景遗俗迫,即事寡氛婴。

岂惟祛烦积,亦以湛心灵。

戒盈君子德,和光达士情。

葆曜贞有孚,养晦善自名。

形式: 古风

赠翁仁夫司?河西四首(其一)

洵彼南海英,识子良在蚤。

抗志程令猷,兴文振华藻。

结谊值休运,投分输明抱。

浮岁奄四踰,世故多纷扰。

骐骥鸣枥间,康瓠以为宝。

抚事增慷慨,沉思乱如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