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兰摧菊暗不胜秋,倚著高楼思莫收。
六代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
谁能百岁长闲去,秪个孤帆岂自由。
欲学仲宣知是否,臂弓腰剑逐时流。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高望远的景象,充满了对过往繁华和个人命运的沉思。开篇“兰摧菊暗不胜秋”写出了秋意浓厚,而兰花与菊花都已凋零,无法抵抗秋天的到来。这两种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但在这里,它们的凋谢似乎预示了某种美好的东西最终也会随时间而逝去。
“倚著高楼思莫收”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楼上,心中充满了难以收拾的思绪。这种情感在后文“六代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繁华如今已成历史尘埃,而长江之水(九条烟水)也只剩下了令人心生忧愁的迷雾。
诗人继续表达了对永恒和自由的追求:“谁能百岁长闲去,秪个孤帆岂自由。”但在这纷扰的世界里,能否有人真正达到百年长寿且心无挂碍地享受生命呢?即使是那孤独的船帆,也未必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最后,“欲学仲宣知是否,臂弓腰剑逐时流”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名士(如司马相如、孔明)那种才华横溢且不为世俗所羁绊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他们或许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臂弓腰剑,是一种准备迎接挑战的姿态,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自我状态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历史、个人命运和自由的深刻思考的诗篇。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美好和个人的渺小的感慨,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无限向往。
不详
春雨三更洗物华,乱和丝竹响豪家。
滴繁知在长条柳,点重愁看破朵花。
檐静尚疑兼雾细,灯摇应是逐风斜。
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谷芽。
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
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
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家国三千里,中宵算去程。
困才成蝶梦,行不待鸡鸣。
马首摇残月,鸦群起古城。
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钟声。
闲卧云岩稳,攀缘笑戏猱。
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
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
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