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冠

生我冠,死我冠,我冠不毁我璧完。

于嗟乎公乃盖棺,给孤寺中白骨寒。

蜀道难于天,臣心有如铁。

生前未致尉陀书,死后空还苏武节。

于嗟兹游亦奇绝,万古清风一秦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我冠》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邵宝,字国贤,号双塘,又号正学,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此诗通过“我冠”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尊严与坚守信念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生我冠,死我冠”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冠作为身份象征与个人尊严的载体,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应保持其完整与尊贵。接着,“我冠不毁我璧完”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品格与尊严的重要性,即使在死亡之后,也应保持其纯洁与完整。

“于嗟乎公乃盖棺,给孤寺中白骨寒”两句,借用了“盖棺定论”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尊严的重视,即便是在墓中,也应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安息。同时,通过“白骨寒”这一形象描绘,暗示了对不公与冷漠的批判。

“蜀道难于天,臣心有如铁”则运用了蜀道的艰险比喻,象征着诗人内心坚守的坚定与不易。即使面对艰难险阻,内心的意志如同钢铁般坚韧不拔。

“生前未致尉陀书,死后空还苏武节”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尉陀与苏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前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以及死后仍怀有高尚情操的决心。

最后,“于嗟兹游亦奇绝,万古清风一秦越”总结全诗,赞美了这次独特而非凡的旅程,将其比作千年流传的清风,寓意着诗人精神的永恒与超越时空的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对“我冠”的深刻探讨,展现了邵宝对于个人尊严、坚守信念以及历史传承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志孝诗

人谓坟可迁,我无买山钱。水不可虞,涧道可易。

我有只手,不可转石。石可转,知何时。

我弗是图,安用我为。我自钳,矢山鬼。

我图不能有如水。生无期,死有子。

钳不释生终释死。

形式: 古风

有客赠传神张泽民

有客来从东海湄,笔弄丹青自得师。

囊中二像示我亦草草,我于斯人如见之。

溪翁本丰颔,匏翁故多髭。

有神乃在髭颔外,予尝得之朝省委蛇时,客之此艺何太奇。

客言我先祖,曾荷文皇知。

百年貌得几名士,至今海内声犹驰,不才方愧裘与箕。

今予为亲归,早卧江南野。

有形未能图,有影何须写。

君今传我神,谁谓非我者。

君归海上超世尘,应将此纸持示人。

寻常倘有知我者,谓我今吾真未真。

形式: 古风

寄题黄鹤楼

片云不向琴台泊,鹗渚飞来共黄鹤。

黄鹤千年尚未归,惟见高楼倚寥廓。

有矶巀嵲非人凿,矶上临观何绎络。

长史杯缘庾老停,谪仙笔为崔郎阁。

内方迤逦大别峰,远树中开夏后宫。

朝宗江汉直趋海,天津地脉应流通。

登高能赋亦馀事,天子有使将观风。

西涯老作动千古,白首载歌还沈翁。

都台驻节吾乡彦,五十功名犹未半。

不转常持匪石心,无涯每出如流翰。

匡庐云隐具区涛,我放扁舟君不见。

清秋贻我洞庭歌,手墨新题溢缄面。

君诗原是杜中人,吏在汉廷称老练。

冯君莫向栋边悬,恐露精光射星汉。

形式: 古风

七曲湾足旧句

七曲湾,七曲湾,邵家亭子面西山。

亭荒久矣山长在,一百馀年俯仰间。

吾亭今复此,不见鹤飞还。

见山如见古人颜,青青千万古,来往白云閒。

策杖临流水,重歌七曲湾。

形式: 古风 押[删]韵